第一课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 / 1)

隆德名言

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

欧洲大学排名居前10位的瑞典隆德大学在许多方面独具特色,如民主的视点、批判的思维和对全球环境,以及对种族多样性和社会多样性的关注等。另外,改革思想与人文主义关照相结合,也是隆德大学特有的价值观。下面是佩尔·埃里克森校长就办学理念等接受《深圳特报》区记者的采访。

谈核心价值观

《深圳特报》区记者:隆德大学建于1666年,历史十分悠久,学校的文化有十分深厚的积淀,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隆德大学创建之初的历史。

佩尔·埃里克森:隆德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教育和宗教中心,曾是丹麦大主教驻地。1085年这里设立了一所培训神职人员的圣公会学校,是今天斯堪的纳维亚最古老的学校之一。1485年隆德曾尝试开展中世纪大学教育,但这个努力未获成功,后被放弃了。根据1658年签订的罗斯基勒条约,瑞典王室取得了丹麦南端的三个省,王室随即于1666年设立了隆德大学,作为对新领土进行瑞典化的手段。这是瑞典国王设立的第5所大学。从我们的校园就能看出学校的深厚历史,古典宏伟的建筑被葱茏大树和鹅卵石小道分隔得错落有致。

《深圳特报》区记者:隆德大学的校徽很有意思,可以解释一下当中的含义吗?

佩尔·埃里克森:隆德大学的校徽是头戴皇冠的狮子一手拿书、一手持剑,代表着隆德大学为国家和人类去学习知识、去捍卫真理。隆德大学的校训是“为学习和捍卫做准备”。今天这个表述也可以延伸理解为隆德大学坚持的双重价值观,如传统和革新、广度和深度等。

《深圳特报》区记者:隆德大学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佩尔·埃里克森:隆德大学致力成为一所学术正直、批判思考、敢于质疑既定现实的大学。大学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作为领先的、有创造力、跨学科的高等院校,隆德大学坚守着人类和学术的基本价值。首先,学术正直是毋庸置疑的,诚实是第一要律。在知识和道德的层面上,科研和教育都应该独立于各种力量。第二,理性和平等的理念要渗透到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各种观点和讨论都应该被鼓励和包容,尊重不同的观点和客观事实能更好地指引我们开展教学。第三,我们一直都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有建设性的思考,并用心为他们创造一个革新的、有创造力的环境。其中,幽默感、建设性的质疑和人文主义是关键词。此外,隆德大学也十分注重民主价值,并在平等和种族多样性的背景下践行民主价值。我们不能接受任何冒犯和歧视的对待,因为尊重、包容和关爱有助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深圳特报》区记者:作为一校之长,您的领导理念是什么?

佩尔·埃里克森:我努力尝试分散我一人的领导权,比如说,把领导权和决策权分散给副校长,同时我们有一个副校长助理的团队和一群优秀的系主任;我更愿意给他们极大的自由度,不做太多的指导和干涉,只是检查工作成果,我们的合作十分紧密、有默契。

谈学术卓越

《深圳特区报》记者:隆德大学在国际上以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研究型大学而著名,其世界排名经常保持在100名以内,是哪些重要的原因使得它一直保持卓越?

佩尔·埃里克森: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我们“战略计划”的其中一个目标。我们致力于把不同的学科结合起来,同时在筹集基金支持各个领域开展科研活动这一方面我们做得很成功。隆德是个很小的城市,但学生人数很多,所以这是个被学校和学生主导的城市,学生在这个“城市校园”的生活多姿多彩。我相信,这些所有的因素加起来使得隆德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深圳特报》区记者:隆德大学拥有30多个世界顶级研究机构。此外,瑞典政府对隆德大学的资助不断增加,使得隆德大学成为瑞典最强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请介绍一下隆德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竞争力和优势。

佩尔·埃里克森:隆德大学是瑞典实力最强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我们的研究团队通常都具备跨学科的科研能力。我们建立了许多有实力、有吸引力的研究机构,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都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目前,我们正进行同步加速器辐射装置MAXIN和欧洲散裂中子源项目(EuropeanSpallation Source),这些都证明我们正成为材料科学的“学科首都”。

《深圳特报》区记者:几乎所有到斯德哥尔摩领取当年度诺贝尔奖的学者,都会专程来隆德大学做演讲。隆德大学如何把握这一独特的优势?

佩尔·埃里克森:没错,诺贝尔是瑞典的金字招牌,瑞典的很多学术机构、工业企业和宏伟建筑,都与其密切联系在一起,或者直接用“诺贝尔”来命名,诺贝尔故居纪念馆还成为世界级学术活动的中心,每年都有多场学术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成为学术思想的集散地。事实上,许多隆德大学的教授都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成员。就在前几天,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舍特曼(Dan Shechtman)就来到隆德大学演讲。显然,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我们与很多诺贝尔得奖者都经常保持着紧密联系。这一点足以让隆德这座大学之城屹立于世界学术之巅。

《深圳特报》区记者:许多世界顶尖的大学都大力吸引人才。请问贵校如何吸引顶尖的研究人员?

佩尔·埃里克森:我们看到,近些年来中国大学的待遇和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原本在国外工作的学者都愿意回到中国,隆德大学也尝试以同样的方法,吸引长期在国外做学问的校友。最近,我们收到一笔捐赠,我们将用作癌症治疗的相关研究,现正面向全世界吸纳该领域的顶尖人才。

谈教育模式

《深圳特区报》记者:许多隆德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都对贵校的民主视角、批判思维和全球视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请您介绍一下贵校的教学模式。

佩尔·埃里克森:确实如此,我与很多中国留学生交流过,他们告诉我,他们很认同和欣赏“隆德大学学习模式”("The Lund LearningModel"),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目标就是增强学生对难题的解决能力、更好的决策能力。我们的课程都是基于各个领域最前沿、尖端的研究来开展的。我们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从中提升批判性思考和实际应用的能力。隆德大学的另一特色是,为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素质而创造环境。学校各个重要的决策部门包括学校董事会都有学生代表。这是我们民主的传统。我们十分引以为豪。

《深圳特报》区记者:隆德大学如何与当地的文化进行互动?

佩尔·埃里克森:隆德市位于瑞典南部的斯科讷省。该省自古以来就以注重文化著称,有瑞典最富饶的土地,也有瑞典最成功的公司。隆德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隔海相望,人口仅有11万,其中一半居民与隆德大学有关。隆德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至今保留着中世纪的街道布局,因而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气氛。现在的隆德是一个国际性城市,也是一个繁荣兴旺的文化科学城,它既重视古老的学术传统,又注重文化、教育和科研中的新动向、新思想。在瑞典,有两所最古老的大学——隆德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被人们誉为瑞典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说到隆德大学和当地文化的互动,我觉得有两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学校开办了公共艺术博物馆和植物园,其中公共艺术博物馆收集了20世纪北欧顶尖艺术家的漫画和素描,展示巨大的公共艺术作品,如壁画、雕塑和浮雕。

谈国际化战略

《深圳特报》区记者:隆德大学是瑞典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高等院校。您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的国际化趋势?在这方面,隆德大学的战略是什么?

佩尔·埃里克森:要成为欧洲大学中的佼佼者,国际化是隆德大学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双方协议、教研项目和联盟学校之间的合作,我们与全世界各国的大学进行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如今,我们与超过50个国家的680所大学进行了合作,每年来隆德学习的国际学生有3000名左右,而且隆德大学的科研环境也非常国际化,不断地吸引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学者来隆德大学参加科研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世界展示我们的进步与发展。

《深圳特报》区记者:隆德大学十分受国际学生的青睐。请介绍贵校国际学生的概况。

佩尔·埃里克森:隆德大学的国际学生都是高水平的学生,他们都有丰富的经历和独到的观点。瑞典是个很小的国家,我们确实需要吸引顶尖的研究人员和国际学生,才能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现在约10%的学生是来自海外,我们希望这个数字可以增加到20%左右。目前各项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为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老师在此交换知识、文化和新的观点。我们比较青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有冒险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学生。

《深圳特报》区记者:实施国际化战略,隆德大学如何发挥“研究型”这一突出的优势?

佩尔·埃里克森:隆德大学的国际合作不仅广泛,并且纵深。隆德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诸如牛津、剑桥等大学参与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Universities(简称LERU)的成员,也是著名国际大学联盟Universitas21(一个由世界上

若干所优秀研究型大学组成的国际高校联合体)中唯一的斯堪的纳维亚大学,同时,隆德大学也是哥本哈根、马尔默和隆德厄尔松地区的12所大学组成的大学联盟-厄尔松大的成员。2007年隆德大学被誉为“Erasmus Mundus”项目的成功先例,Erasmus Mundus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合作性的学生交流项目,它支持高质量的欧洲研究生课程,每一课程都是由欧洲几所大学联合经营,并能把欧洲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都证明隆德大学是国际交流活动最为活跃的欧洲大学之一。

《深圳特报》区记者:隆德大学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进展如何?

佩尔·埃里克森:自20世纪80年代,隆德大学与中国的联系已经十分紧密。我们主要和中国的顶尖大学进行合作交流,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除了欧洲学生以外,我们学校最多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的学生了。我们有传统的交换项目和协议,我们也有与中国大学同样参与奖学金的项目,比如“Erasmus Mundus”项目。我们十分希望能保持这种关系,因为这种合作于双方都十分有利。隆德大学在1997至2002年担任“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主席,积累了与中国各高校科研合作的宝贵经验,并在欧盟以及中国合作对象和范围内树立了很高的威信。2007年9月隆德大学组织了“北欧中国合作论坛”,北欧科教组织和中科院的专家学者们就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环境资源科学双方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深圳特报》区记者: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新成立的大学,其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您对一所新成立大学达成这个目标有何建议?

佩尔·埃里克森:给其他大学建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所学校的风格和特点都不一样。但是,我认为向其他学校学习,发现好的东西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学校,这点十分关键。隆德大学最突出的优势是培养我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研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领导才能。作为Universitas21和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的一员,我们也经常向其他成员学校学习讨教,这一点对隆德大学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

——选自《〈深圳特区报〉:佩尔·埃里克森访谈录》/林洲璐

德隆小百科

隆德大学知名校友——袁金良,男,1963年出生,现为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舶轮机工程,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于1996起先后从事多项瑞典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燃料电池中传热传质、流体流动及相变、电学等传递过程及其数值计算等复杂内容交叉的边缘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