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篮子,心想身子(1 / 1)

我们说过晚餐要偏素,你在下班后逛菜市场时,手里提着篮子,心里要想着身子。有些蔬菜,你要严防死守,不让它们进入你的篮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你的身子。

1.不买形状、颜色异常的蔬菜

形状、颜色正常的蔬菜,一般是常规栽培、未用生长刺激素等化学品处理过的,可以放心地食用。

“异常”蔬菜则可能用生长刺激素处理过,如韭菜,当它的叶子特别宽大肥厚,比一般宽叶韭菜还要宽1倍时,就可能在栽培过程中用过生长刺激素。未用过生长刺激素的韭菜叶较窄,吃时香味浓郁。有的蔬菜颜色不正常,也要注意,如菜叶失去平常的绿色而呈墨绿色,如毛豆碧绿异常等,它们在采收前可能喷洒或浸泡过甲胺磷一类的农药,不宜选购。有些形状、颜色异常的蔬菜,如经查实确系新品质,则另当别论。

2.不买施肥量大的蔬菜

由于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大,特别是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的施用量过大,会造成蔬菜的硝酸盐污染比较严重。硝酸盐本身毒性并不大,但随蔬菜进入胃肠道后会被还原为亚硝酸,亚硝酸再与胃肠道内的次级胺结合形成亚硝胺,这可是一种致癌物质。

对上市蔬菜检测后发现,硝酸盐含量由强到弱的排列是:根菜类、薯芋类、绿叶菜类、白菜类、葱蒜类、豆类、瓜类、茄果类、食用菌类,硝酸盐含量高低相对可达数10倍。其规律是蔬菜的根、茎、叶(即营养体)的污染程度远远高于花、果、种子(即生殖体),这可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保护性反应。这个规律很有用,它可以指导我们正确消耗蔬菜尽可能多吃些瓜、果、豆和食用菌,如黄瓜、番茄、毛豆、香菇等。

如果你很喜欢吃叶菜,也不要太难为自己,注意补充一些维生素C即可,因为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酸胺形成,可减轻叶子菜潜在的危险。

3.少吃反季节蔬菜

所谓反季节蔬菜,指的是不符合本地蔬菜时令而种植出来的蔬菜。种好反季节蔬菜最关键还是植物生长激素。比如选择在果花上涂点坐果灵、早瓜灵等农药,这种方法简便实惠,不过几乎所有这类农药都含有植物生长激素。

反季节蔬菜因为违反了节气与时令,因此大多要种植在大棚中,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果。大棚为了维持适宜的温度,大多数时间是密封的,空气流动性相对要差,这加重了蔬菜上的农药残留物。同时,大棚里若是光照不足,也会使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提高。长期食用这种被污染的蔬菜,会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前者指在体内长期积累微量农药,对人的肝、肾造成损害,引起贫血、脱皮,甚至白血病;后者轻则导致头晕、恶心,重则**、昏迷,甚至死亡。

南方往北方销售的反季节蔬菜一般都经过了长途运输,也会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据营养学家测定,在运输过程中,3天之内,青蒜及葱会失去50%的胡萝卜素,绿豆将失去60%的维生素C。一些食物中天然的抗癌物质和酶在运输过程中也会被破坏。此外,路途中各种灰尘和燃料废气,以及短时间内冷热湿燥的气候变化都会影响蔬菜的营养成分。

反季节蔬菜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要长期吃,况且这类菜也都相对较贵。常吃这类“贵菜”可能挺有面子,但可能坏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