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愚蠢又何妨(1 / 1)

伊莎贝尔辛苦了一天之后酣然入睡。

一位玲珑的天使飞进窗口对她说:“聪明的伊莎贝尔,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一份适量的聪明和一份适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遗忘了你的愚蠢,现在我给你送这份礼物来了。”

愚蠢?礼物?伊莎贝尔很不理解,慑于上帝的威严,她接过天使礼包中的愚蠢,无可奈何地植入脑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讲话露出了破绽,第一次解题费了心思,她花了一个早晨记住了一组单词,三五天后却忘了将近一半。她痛恨这份“礼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入不深的愚蠢,扔了。

事隔数天,天使来检查他自己做的那份工作,发现给伊莎贝尔的那份愚蠢已被扔进了垃圾箱。他第二次飞入伊莎贝尔的卧室,严肃地对她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配额,只是或多或少罢了,每一个完整的人都应该这样。”

不得已,伊莎贝尔重新把那份讨厌的愚蠢捡了回来。但是,她太不愿意自己变成一个不很聪明的人了。她把愚蠢嵌进头发,不让它进入思维,居然蒙过了天使。

以后,伊莎贝尔没有遇上一道难题,没有考过一次低分,一直保持着强盛的记忆,出色的思维和优异的成绩。当然,她也没有了攻克难关的成就感和改正差错后的轻松。

更奇怪的是,也没有一个同伴愿意与她一起组队去出席专题辩论会,因为她的精彩使同伴全呆若木鸡;也没有哪个人愿意和她做买卖,因为得利赚钱的总是她;也没人愿与她谈恋爱,男人们无不怕在她精明的光环里对比成傻瓜。连下棋打牌她都十分没劲,来者总是输得伤心。偶然有一两次她给了点面子,卖个关子下个软招,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马,比她胜了还伤害人的自尊。

她越来越孤独、空乏,真的也希望有份愚蠢了。但是,聪明成性的脑袋是再也植不进愚蠢去了。她希望能再见上一次天使,可天使也“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只有聪明,伊莎贝尔在痛苦中熬过单调的一生。

古往今来,不少人都推崇“糊涂”、学习“糊涂”,但其中能真正明白糊涂要义的不多。人为什么要“糊涂”?答案是:因为“清醒”。这话看上去有些矛盾,其中却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因为清醒于世事繁杂,不愿花太多的精力纠缠其中,所以选择糊涂。因为清醒于自己所要完成的使命,需要全力以赴,所以对使命以外的事情选择糊涂。联系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人世的态度做事”,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以糊涂的态度做人,以清醒的态度做事。”只是,其中所谓的“糊涂”也不是什么真糊涂,只不过是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表露出精明没有益处,所以就选择了糊涂。

在《红楼梦》中,贾雨村进入智通寺时,在门前看到一副破旧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无疑是一句睿智的醒世良言,想必寺里住着的是一个“翻过筋斗来的”明白人,可当贾雨村进寺门后,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容貌端详、白须飘飘、言语睿智的高僧,而是一个“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的煮饭老僧。这个老僧看上去是个明显的糊涂之人。这时候,还真不知道哪个是明白者,哪个是糊涂人。

选择糊涂,既是处世的清醒,又是有勇气的选择。很多人一事无成,痛苦烦恼,就是自认为自己清醒,缺乏“选择糊涂”的勇气。其实,在人生的长河中,或者在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上,选择糊涂,并不是阿Q式的自我满足,自我麻醉,自我欺骗。在糊涂与清醒之间,在糊涂与聪明之间,随时随地都要注意掌握应有的分寸,即知道自己何时该清醒,何时该糊涂。该糊涂的时候,一定要糊涂;而该清醒的时候,则不能够再一味地糊里糊涂。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出”与“人”的问题,即知道自己在适当的时候“从糊涂中入,从清醒中出”;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从清醒中入,从糊涂中出”,如此出出入入,由清醒而转为糊涂,由糊涂而转为清醒,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