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狭隘的公平(1 / 1)

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曾向人们诉说自己五年不愉快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因为一句话没说好,就会惹她生气,她会大发雷霆地说道:“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可是从来没有向你说过这样的话。”当他们提到孩子时,这位少妇说:“那不公平,我从不在吵架时提到孩子。”“你整天不在家,我却得和孩子看家。”……

她在婚姻生活中处处要公平,难怪她的日子过得不愉快,整天都让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搅扰自己,却从不反省自己,或者没法改变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她对此多加考虑的话,相信她的婚姻生活会大大改观。

还有一位夫人,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使她感到万分伤心,并且她还弄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她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错儿?我哪一点配不上他?”她认为丈夫对她的不忠实在是太不公平。终于,她也效仿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并且认为这种报复手段可谓公平。但是,同愿望相反,她的精神痛苦并未减轻。

狭隘的公平是:你这样做了,我也要这样做;我那样做了,你也要那样做。比如,你周末去钓鱼了,我也要去郊游。或者,我请你吃了饭,你就要回请。人们常常认为这样做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然而,这实际上仅仅是保持公平的一种做法。

在爱人对你表示亲热之后,总要回吻,要不就是说“我也爱你”,而不会自己选择表达感情的时间、方式和场所。这说明在一般人看来,接受了别人的亲吻或“我爱你”而没有相应的表示,就是不公平的。

认为“如果他能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用别人的错误行为来为自己的错误辩解,用这种错误的理由解释自己的作弊、偷窃、欺诈、迟到等不符合通常价值观念的行为。例如,在公路上开车时,一辆车把你挤到了路边,你也要去挤他一下;一个开慢车的人在前面挡了你的路,你也要赶上去挡他一下;迎面来车开着大灯晃了你的眼,你也要打开自己的大灯。实际上,你是因为别人违反了你的公正观念,而拿自己的性命赌气。这就是在孩子们中间经常出现的“他打了我,所以我要打他”的做法,而孩子们则是在多次见到父母的类似行为之后才学会这样做的。如果这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做法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就会导致战争。

“为什么是我?”一位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病人对大师哭诉,“我的事业才正要起步,孩子还小,为什么会在此时得这种病?”

大师说:“生命中似乎没有任何人、任何时候,适合发生任何不幸,不是吗?”

“但是,她还那么年轻,而且人又那么善良,怎么会这样?”一旁陪她来的朋友不平地说。

“雨水落在好人身上,也会落在坏人身上。”大师说,“有些好人甚至比坏人要淋更多的雨。”

“为什么?”

“因为坏人偷走了好人的伞。”大师答道。

没错,人生本来就不公平。

如果世界上每件事都公平,为什么有些人从小就是天才,有些人却是弱智?为什么有人生下来就是王子,有些人却生在难民营?

如果世界上每件事都要公平,鸟儿不能吃虫,老鹰也不能吃鸟,那么生命将如何延续下去?

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又岂是“公平”二字能规范得了的?生不公平,有人生于富贵人家,有人生于茅屋寒门;死不公平,有人英年早逝,有人寿比南山。生与死都不公平.我们又拿什么来要求处于生死之间的人生旅程中事事公平?

看了上面的话,也许有人很沮丧:难道人世间就没有了公平吗?不是的,人世间不仅有公平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公平的。正是因为有了公平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到不公平;也正因为公平存在于大多数正常人的头脑之中,不公平才会如此刺眼。

值得注意的是,公平需要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系统里去看。唐僧师徒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如果只过了八八六十四难,付出是付出了,但依然是没有回报的。在一个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体系内,社会是公平的,但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事情都强求绝对的公平。山有高有低,水有深有浅。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如果我们事事要求公平,必然会陷入愤怒与过激之中。爱默生说:“一味愚蠢地强求始终公平,是心胸狭隘者的弊病之一。”

一个人听数学老师说抛掷硬币时,正反面朝上的几率各半。他掷第一次时,是正面。第二次,还是正面。第三次,还是正面。这不公平!这个人怒气冲冲地扔掉硬币,气愤地找老师算账。其实,尽管我们不能保证他第四次抛掷硬币会变成反面朝上,但我们能保证他抛掷一千次、一万次,正反面朝上的次数会基本接近。想想这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也许你能在遭受所谓的不公平时,会释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