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人都住在茅草房中时,一个有瓦房的人“很成功”。而当大家都住上小洋楼时,那一栋瓦房就没有了“成功”的感觉。这说明所谓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于比较,是与周遭人之间的比较。比大多数人要有钱,或有权有名声,那就是成功;反之,则不成功。
适度的比较或许无害,并且对于激发自己的干劲也有益。但过度的比较,则有害无益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味地比啊比,何时才是一个尽头?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很少拿自己的“强”去比较别人的“弱”,却总是喜欢将眼睛朝上看,进行攀比。所谓“攀比”,不是指一般的比较,而是“攀”住别人某一点去比较,是拿自己的“无”与别人的“有”、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足”相比。国人历来有喜欢攀比的习惯。在同学聚会上,女同学甲和女同学乙都各自为了面子,说自己的老公如何赚钱又如何对自己好。各自回家,甲会对自己的老公说:唉,乙长得那么寒碜,怎么就命那么好,找了一个对她好得不得了的老公。乙回到家,对自己的老公说:甲上学时成绩平平,看不出有什么能耐,居然找了一个钻石王老五做老公!
尽管这个小故事是虚构的,但有谁会怀疑其真实性?不久前,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年轻白领“施暴”指数增高》的文章,其中写道:“春节期间的聚会,让人们有了相互攀比的机会。一些人在聚会时发现不少朋友生活得比自己轻松,钱比自己挣得多,职位比自己高,于是他们感到失落、不平衡,甚至是愤怒,家庭自然成了他们发泄情绪、借题发挥的场所。”报道还称:“妇联工作人员说,春节是家庭暴力的高发期,今年的‘问题人群’出现新变化——年轻白领人士增多”。你看,就一个春节聚会频繁一点,人就因为攀比心理而抓狂了。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现在倒好,还打“死”人了。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一味地攀比只会让自己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有的人总是喜欢与周围的人比,他买了房子,我却租房住。有那么一天自己也买了房子,又发现别人的房子比自己宽敞;还与周围的某某比,他家的经济收入比我家多,他的工作单位好,岗位好、工资高等。瞪大了眼珠子死盯着别人,拿自己的次、少,去比别人的好、多,心里总不愿让别人比自己强,还总想着为啥我就不能比他们地位高、收入多、住房大……这种人活着才真叫累,处心积虑地想要事事比别人的好,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机,又伤脑,又烦心,最终结果还是难以如意。
有则小故事,说的是癞蛤蟆看见牯牛走近来吃草,下定决心要尽最大的力量来赛过牯牛的庞大。
这只生**嫉妒的癞蛤蟆开始用足狠劲鼓着气,胀起肚子。
“喂,亲爱的青蛙,告诉我,我跟牯牛一般儿大吗?”它问它的同类。
同类老老实实地回答:“不,亲爱的,差得远哩!”
“你再瞧瞧,瞧得仔细点儿,说得明白点儿。呶,现在怎么样?我现在鼓得够大的了吧!”癞蛤蟆又问。
同伴说:“我看还是差了不少。”
“那么——现在呢?”
“跟先前一模一样啊。”
癞蛤蟆始终赶不上牯牛的庞大,但它的狂妄企图却超过了上天赋予它所能承受的极限,结果用力太猛,“啪”地胀破了肚皮而一命呜呼。
不自量力的攀比,这个癞蛤蟆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就像你我常见到的那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人不自觉地充当着那只不自量力的癞蛤蟆的角色。
攀比其实就是一味残害心灵的毒品。一则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味地攀比,你永远也没有一个尽头。比钱多,你能比过比尔·盖茨?就算你比过了他,还有比他有权的呢?你怎么比?难道要成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二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许在你羡慕别人有钱的时候,别人正在羡慕你的悠闲,羡慕你的家庭和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