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珊珊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她上三年级时学校排戏时,她被选定扮演剧中的公主。接连几周,妈妈都煞费苦心地跟她一道练习台词。可是,无论她在家里表达得多么自如,一站到舞台上,她头脑里的词句全都无影无踪了。
最后,老师只好叫珊珊靠边站。她解释说,她为这出戏补写了一个旁白者的角色,请她调换一下角色。虽然她的话挺亲切婉转,但还是深深地刺痛了珊珊——尤其是看到原先由自己扮演的角色让给另一个女孩的时候。
那天回家吃完午饭后,珊珊没把发生的事情告诉妈妈,不过,细心的妈妈却觉察到了她的不安,没有再提议她们练台词,而是问她是否想到院子里走走。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蔷薇正泛出亮丽的新绿。珊珊瞥见妈妈在一棵蒲公英前弯下腰。“我想我得把这些杂草统统拔掉。”妈妈说着,用力将它连根拔起,“从现在起,咱们这庭园里就只有蔷薇了。”
“可我喜欢蒲公英,”珊珊抗议道,“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哪怕是蒲公英!”
妈妈表情严肃地打量着她,“对呀,每一朵花儿都以自己的风姿给人愉悦,不是吗?”
珊珊点点头,高兴自己战胜了妈妈。
“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妈妈又补充道,“不可能人人都当公主,但那并不值得羞愧。”
珊珊想妈妈猜到了自己的痛苦,她一边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一边失声哭泣起来。妈妈听后释然一笑:“但是,你将成为一个出色的旁白者。”妈妈说,并提醒珊珊自己是如何爱昕她朗读故事。“旁白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一样重要。”
一定要站在舞台的中央,一定要在镁光灯的聚焦中,才算一个“成功人士”吗?世界的舞台很大,中心的位置却很小,大多数人任凭怎么削尖脑袋也挤不进去,不甘心、不服气、不平衡……种种负面情绪如杂草般从心中长出,想不开,放不下,因此焦虑不堪、痛苦异常。
这些焦虑不堪的人,缺少的就是一种对“平凡”的承认与尊重。他们不能忍受平凡的工作,他们以为做人就应该活得光光彩彩、轰轰烈烈,却不知道,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存在于平凡之中。
钱、权、名声是财富,快乐与身心健康同样是财富,而世俗的成功,往往过于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我们为世俗的成功付出太多了,足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精力、体力、时间、健康、亲情甚至爱情……
有多少与我们生活中有关幸福的元素,在“成功”的借口中被我们忽视、漠视、摈弃。《史记》中云:“利令智昏”,一个人为了“利”,最容易丧失自己的理智而做出蠢事,把自己推进泥潭。而世俗的成功,无一不与“利”有关,就这样,所谓的“成功”变质成了一味毒药毒害幸福的肌理,而我们却欲罢不能。
系有黄金的鸟不能自由地飞翔,物化的成功最容易成你心灵的负累。我们应该拒绝的是平庸,却应当允许自己平凡。拥有一颗平常心,我们就可以看清很多人和事的本来面目,使我们不再急功近利,不再忧心忡忡,那样,做起事来必然沉得住气,耐得住心,有条不紊地一步一个脚印,这反而更容易走向成功。
当然,这里所说的平常心,并非就是拒绝成长,拒绝雄心。过分地淡泊名利、克制欲望并不值得提倡。《菜根谭》中有云: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大意是说,把功名利禄都看得淡本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大众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可以这样说,人类正是因为有了雄心壮志,才学会直立行走,才从昔日的刀耕火种发展到今天的九天揽月。
那么,如何做到既有雄心又不被这种雄心所累?——“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人世的态度做事。”这句话是从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的一篇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朱光潜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两种人生态度:“绝世而不绝我”和“绝我而不绝世”。他指出理想的人生态度应是“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朱先生的文章写于80多年前,但历史的灰尘终掩盖不住其深邃的思想。
人生之旅,难免坎坷重重,这时我们要以超然的态度去对待,这就是所谓的出世。生而为人,要做事谋生,积极主动地用有限的人生去造就更大的辉煌,这就是所谓的入世。出世与入世的态度聚于一身,看似矛盾,其实却是一种矛盾的统一,是一种互补,一种和谐的关系。“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主要指的是人的心态,是一种做事之外的超然的态度。“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是指人的行动。二者不可偏废,更不能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