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才不遇”感觉的人,一种是真有才能,只是机遇未到或伯乐不至,只得屈就于草莽。另外一种“怀才不遇”的人根本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所以无法受到重用,正是因为他的“无能”。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你才干如何出众,你一定会碰上才干无法施展的时候。这时候就算你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最好不要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别人越把你看轻。
那么难道就这样一辈子“怀才不遇”下去?不必如此,有几件事可以做:
——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高估了。自己评估自己不客观,你可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还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检讨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无法施展,是无恰当的机会?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限制,那只好辞职;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疏通。
——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用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寻找机会去试试看,说不定就此打开一条生路。
——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更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的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了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继续强化你的才干,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最好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
“伯乐依赖症”可以休矣
我那么有才,为什么没有人赏识我?那个人比我差多了,为什么他会得到领导的重用?我的伯乐在哪里?
总有不少人哀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大材小用”;总是抱怨“为什么遇不到伯乐”、“为什么总是时运不济”,天天等伯乐上门发现。在市场竞争日趋充分的今天,这种梦想有一天等到伯乐发现的观念,是远远落后于形势的。
你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现在电视广告时间越拉越长,广告片越做越精致,广告投入越来越吓人。商家不惜血本来抢夺人们的眼球,目的很明确:使你认识它,记住它,购买它。
职场好比商场,企业是顾客,你就是产品。在这个商场里,各种类型、各种层面、各种价位的产品应有尽有。现在的顾客也越来越挑剔,常常挑到手酸眼花,还一个劲地抱怨:“东西虽然不少,可合适的好像并不多。”
有些东西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的事实自然也让商品的价位水涨船高。有些则乏人问津,并且因为滞销,不得不靠低价来吸引顾客。 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尽快忘掉这些老话吧!这些用来安慰失意者的止痛剂,现在居然被很多职场人士当作了滋补品。他们在阿Q精神的抚慰下,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战场。
那些获得成功的职业人士,从来就不会停止对自己的宣传,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被认识、被记住、被购买。他们的信仰是“酒香还靠吆喝着卖”,“是金子就赶快去发光”。很难说他们的才能一定比你更强,但会吆喝的一定比不会吆喝的更容易卖掉。演员、歌手、律师、经理……又有谁能够例外?
除了不愿意吆喝,更多人是因为不懂怎么去推销自己。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知道做人最好谦虚、含蓄一点,推销自己是被大家不屑的。虽然人人都知道“毛遂自荐”的典故,可人们好像并不欣赏他。大家更喜欢像诸葛亮那样被“三顾茅庐”,觉得那样才有脸面。
可是细心的职业人士会发现,今天他们要面对的挑战,已经开始从“生产自己”向“销售自己”转移。我们需要走出去、带点微笑、张开嘴巴、勇敢而真诚地告诉别人我们是谁?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我们想得到什么?事情就这么简单:很多人不愿开口,你开了口,你就成功了。其实,聪明的诸葛亮若活在今天的话,他也一定会主动地找上刘备的门,而不会被动地等待所谓的“三顾茅庐”。
别太在乎自己的面子和架子,否则就不会有人在乎我们是谁。想要证明自己,最好先让别人认识你、记住你,有谁会去购买他们不知道的商品呢?努力地推销你自己!这甚至比提升你的才能还要重要。
一张报纸的头版非常醒目地刊出了年薪50万的“自我拍卖”文章——这是一位颇有才能的人的求职广告。为此,很多媒体纷纷报道、评论,公众为之哗然。“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成了历史,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一个人想获得成功,不但要有真才实学,还要善于推销、包装、经营自我。
“花开堪折尽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有才能,就要尽情发挥。每个人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没有人了解你的才能,上司看你就像一张白纸,工作做得好坏就看你的发挥了。
因此,要想怀才而遇,就必须才华外露。不露,就没人知道你有这种才能;不了解你,上司就没法重用、提拔你。如果你把本事隐藏起来,时日一久,上司就会认为你是无能之辈,不再理你了。
我们还要适时地为自己做些广告。只要看看当今媒介铺天盖地的广告就会明白,“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其去也远矣!当今是个能人辈出的时代。
著名管理顾问克利尔·杰美森对如何获得晋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许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顶头上司就一定会拉自己一把,给自己出头的机会。这些人自以为真才实学就是一切,所以对提高知名度很不经心,但如果他们真的想有所作为,我建议他们还是应该学学如何吸引众人的目光。”他的话指出了晋升的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向上司、同事推荐自己,形成影响力,一般来说,要成功地推荐自己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自己应有一定的实力,在推销自己时,人家不会觉得你在夸夸其谈。
第二,推销自己一定要选好时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样才更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巧妙地推荐自己,这也是博得上司信任,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等待为积极争取,加快自我实现的不可忽视的手段。常言道:“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它们尖利的爪牙露在外面”。这不是启示人们去积极地表现自我吗?精明的生意人,想推销自己的商品,总得先吸引顾客的注意,让他们知道商品的价值,这便是杰出的推销术。人,何尝不是如此?《成功的推销自我》的作者E.霍伊拉说:“如果你具有优异的才能,而没有把它表现在外,这就如同把货物藏于仓库的商人,顾客不知道你的货色,如何叫他掏腰包?各公司的董事长并没有像X光一样透视你大脑的组织,积极的方法是自我推销,如此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判断你的能力。”
当然,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中国人在都有一种极其矛盾的心态和难以名状的自我否定、自我折磨的苦楚,在自尊心与自卑感冲撞之下,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一方面又认为过分的出风头是轻浮的行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想做大事业,少一点拘谨、内向算得了什么?更新观念,大胆地推销自己吧!
用热屁股把冷板凳坐热
李先生是一贸易公司的职员,在刚进公司时很受老板赏识,但不知怎的,在并没犯什么错误的状况下,他被“冷冻”了起来。整整一年,老板召见不他,也不给他重要的工作。他忍气吞声地过了一年,老板终于又召见他,给他升了职,加了薪!同事们都说他把冷板凳坐热了。
能力再强,机遇再佳的人也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如果你是为人打工,便有坐冷板凳,不受到重用的可能。
为什么会坐冷板凳呢?有很多种原因。
——本身能力不佳。只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但也还没有到必须开除的地步。
——曾犯过重大的错误。在社会上做事不比在学校办社团。社团办失败也不会怎么样,在社会上做事一旦犯了错误,便会让你的上司和你的老板对你失去信心,因为他不可能再次用他的资本或职位来冒险,所以只好暂时把你“冰冻”起来。
——老板或上司有意的考验。人要做大事必须有面对挑战的勇气,面对考验的耐心,并且还要有身处孤寂的韧性。有时要培养一个人,除了让他做事之外,也要让他无事可做;一方面要观察,一方面要训练。这种考验事先不会让你知道,知道就不算是考验了。
——人事斗争的影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连私人公司,老板也会受到员工斗争的影响。如果你不善斗争,那么就很有可能莫名其妙地失了势,坐起冷板凳来。
——大环境有了变化。时势造英雄,很多人的崛起是由环境所造成,因为他的个人条件适合当时的环境,可是时移境迁,英雄也会无用武之地,这时候你就只好坐冷板凳了。
——上司的个人好恶。这没什么道理好说,反正上司或老板突然不喜欢你,于是你只好坐冷板凳了。
——你冒犯了上司或老板。宽宏大量的人对你的冒犯无所谓,但人是感情动物,你在言语或行为上的冒犯如果惹火了上司,你便有坐冷板凳的可能。
——威胁到老板或上司。你能力如果太强,又不懂得收敛,让你的上司或老板失去安全感,那么你更会受到冷冻。老板怕你夺走商机去创业,上司怕你夺了他的地位,冷板凳不给你坐给谁坐呢?
坐冷板凳的原因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而人一旦坐上冷板凳,一般都无法去仔细思考原因何在,只知成天抱怨。不过,与其在冷板凳上自怨自艾或疑神疑鬼,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好好的把冷板凳坐热。
人要寻找一片适合的天地本不容易。因此,只要你喜欢自己的“球队”,冷板凳也不妨坐定下来。上场竞技固然好,冷板凳也不要沮丧。运用以下方法,或许可以把冷板凳坐热。
首先,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不受重用的时候,正是你广泛收集、吸收各种信息的最好时机。能力提高了,当机会一来,便可跃得更高,表现得更亮眼!而在这段坐冷板凳的期间,别人也正好观察你。如果你自暴自弃,那么恐怕要坐到屁股结冰,而且恶评一起,恐怕就永无翻身的机会了。
其次,以谦卑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都有打落水狗的劣根性,你坐冷板凳,别人巴不得你永远不要站起来!所以要谦卑,广结善缘,更不要提当年勇,那是无所助益的,而且“当年勇”也会使你坠入“怀才不遇”的苦闷当中,徒增自己的烦恼。
再者,更加敬业,一刻也不疏忽。虽然你做的是小事,但也要一丝不苟地做给别人看。别忘了,很多人正冷眼旁观,给你打分数哩。
最后,忍、忍、忍。忍闲气,忍嘲弄,忍寂寞,忍不甘,忍沮丧,忍黎明前的黑暗,忍虎落平阳被犬欺,忍一切一切,忍给自己看,也给别人看!
十年面壁图破壁。坐冷板凳正是训练自己耐性,磨炼自己心态的一个机会。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不过,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坐冷板凳的前提是对你所在的“球队”有信心,否则,不如离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