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苏格拉底
谦逊的人恪守的是一种平衡关系,使周围的人在对自己在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让别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时还能让别人感到高贵,感到有自信,让别人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能获得的所谓优越感。
所以,谦逊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同时也易得到社会和群体的吸纳和喜欢。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是美国第3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回答说。
杰斐逊的谦逊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谦逊的目的,并不在使我们觉得自己渺小,而是以我们的权力来了解自己以及对于宇宙的贡献。除了杰斐逊,爱因斯坦和甘地等伟人,都是谦逊为怀者。当然,他们并不自卑。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服务人群的目标,使世界更趋美好的欲望,都充满了自信心。
谦逊并非自我否定,而是自我肯定,实现我们为人的正直与尊严。谦逊是成功与失败的融合。我们对于过去的失败有所警惕,对于现在的成功有所感慨,但不能让成败支配自己。谦逊具有平衡作用,不让我们超于自己,也不让我们劣于自己;它不是让我们高人一等或屈居人下。谦逊即是宁静,使我们不致受往日失败的拖累,也不致因今日的成功而自大。谦逊是情绪的调节器,使我们保持自我本色,青春常驻。
谦逊具有下列8种“成分”。
(1)诚恳:诚以待已,诚以待人。
(2)了解:了解自己所需,了解他人所需。
(3)知识:习知自我的本色,不必模仿他人。
(4)能力:扩张聆听与学习的能力。
(5)正直:建立自我的内在价值感,忠于这份感觉。
(6)满足:经由了解建立心灵的平和,不需小题大做。
(7)渴望:寻求新境界、新目标,并且付诸实行。
(8)成熟:成熟是彩虹尽端的黄金,因成熟而了解谦逊,因谦逊而获得成功。
谦逊并不表示谦卑,它却是快乐的源泉。或许,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巴利的话最为中肯:“生活,即是不断地学习谦逊。”
◆不要故意卖弄学问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指出:“学识很丰富,却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很可能被人贬为一文不值,背地里被人贬为‘俗不可耐’、‘假道学’等。虽然你已经拥有了一些学识,为了避免到时受人批评,避免落入一般人都容易落入的圈套,不妨从现在就开始注意这一点!”
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一个人只有了解得越多,他才会认识到自己知道得越少。有个学生认为自己已“学有所成”,去向老师辞行,这位老师深知这位学生的底细,看着这位“学有所成”的学生,这位先生慨然道:“事实上,我自己才刚刚入门。”
半桶水**得很,一桶水倒不**。浅薄的人总以为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而富有智慧的哲人深感学海无涯,惟勤是路。牛顿曾有感于此,他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在大海边拾到几只贝壳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他还未曾接触。
过于自大的人,由于对知识过于自信,多半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仅如此,他们往往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判断,或擅自做决定。一旦这么做,将会导致什么后果呢?被压制的人,会觉得受到侮辱、伤害,而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他们可能会愤怒、反抗。更严重的,也许会诉诸法律。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指出:为避免上述情况,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必须要更加谦虚。即使谈到自己有把握的事,也不要太狂妄自大。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切勿太过果断。若想说服别人,就先仔细倾听对方的意见。这种程度的谦虚,是不可或缺的,故意卖弄学问只会落入俗套,让人厌烦,用和周围的人同样的方式说话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刻意修饰措辞,只要纯粹地表达内容即可。绝对不可刻意让自己显得比周围的人更伟大或更有学问。
知识恰似怀表,只要悄悄地放在口袋里就好。没有必要为了炫耀而从口袋中取出来,也不必主动告诉别人时间。若有人问时间,只要回答那个时间即可,因为你并不是时间的守护者,所以假如别人不问,也不必主动告知。
学问,好似不可缺少的有用装饰品。如果你身上少了这样东西,想必会觉得很丢脸。不过,为了避免犯下前述的过错而招致诽谤,则必须十分谨慎。
中古时期的宗教家康庇斯曾说:“对成功不引以为意的谦虚者,非常了不起。”胜不骄,败不馁才值得推崇。康庇斯强调每分每秒都要积极地生活,予己快乐,并与他人分享。
谦虚的相反词是浮夸和虚荣。浮夸和虚荣会腐蚀人性,但几乎没有人逃过它们的**。
有虚荣之念,易生自满之心,在虚荣自满的憧憬里,以为自己功成名就,事实上离成功还远得多。在自筑的象牙塔内,故作姿态,想引起注意,但就像在大理石上搔痒一样,不发生任何作用,等你明白事情真理后,则变得讨厌自己,失落了自己。
虚荣浮夸除了带来失败之外,一无是处,只是在玩一场注定失败的游戏。加入夜郎自大俱乐部以前,最好多加考虑。虚荣浮夸将使你成为必输无疑、不能松弛的暴君。
要避免虚荣应谨记:勿苛求自己,勿强调成功。做自己的好朋友,定会成为别人的好朋友,诚如康庇斯所言:“对自己的光荣丝毫不引以为傲,你就是真正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