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磨出实力(1 / 1)

诸位仁者:

书本可以提供知识,生活才是我们的内容。从不同弘法工作与待人接物上面,锻炼我们面对困境的实力。

自从开办传灯学院以来,已迈入第五个月。我曾担心诸位对教材的体会与运用的情况,因为有人很会读书,深得其乐,但有人对读书宛如嚼蜡,毫不知味。我深为不读书者感到可惜。说到读书,各位自幼受到完整的教育远胜于我。忆少时,我会识字,是由不识字的母亲讲说历史故事中识得的;我会辨别佛法是非正义,是由怪腔重调的老师方言中领会的;我会读书、教书、讲演,是由不懂教学法的学长老师中:“假如我在台上,我要怎样说会让人更易懂”的揣摩中获得的。因此,读书要靠自己,这是非常要紧的!

我以为读书是求得知识的必要过程。它是做人明理的锁匙,是自我心灵的探险,是点燃知识的火种,是般若智慧的泉源。读书的感受如果达到黄山谷所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便能进入个中三昧,因为读书是我们文明生活中所共识的一种乐趣。正因此社会有识之士大力呼吁共创一个书香社会以代替现今富而不实的台湾现况。

你们不是常见西方人士随时随地人手一册的情景;日本地下铁充斥阅毕的书籍来替换垃圾;以色列家庭中,可以没有餐厅,却不能没有书房。但中国人似乎就差这么一点,而佛教中的藏经楼,与大雄宝殿、斋堂同等重要,可贵的,佛光山上的大众,平日除忙于弘法、事务外,还保留着读书、阅经、修行的生活习惯。

在我认为读书以融通为主,以方法技巧为辅;读书以勤、熟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对于读书,不要认定读白纸印字的书册才是读书。读“人”、读“生活”、读社会的书,也是一部大作,因此日本一休禅师“晒藏经”之讽,不可不知。因为书本可以提供我们概念,生活才是我们学习的内容,而这般融通境界是最终结果。但平时读书方法也不可忽略,兹分别说明:

一、锻炼思考:“要有活见解,必须下死工夫。”也就是深入精研,自然产生思想的头绪。在每日生活中要:思考于清晨、行动于白昼,反省于日暮,休息于夜晚。思考目的为测定行为方向。有效的读书,不只是记忆与背诵,须加上想象、组织、增删、归纳、分析与实用。以佛典为例:“经”是佛菩萨所说,“论”是祖师大德体证而写,“疏”是个人意见的抒发。因此追溯佛法,可多阅经思索,可常读论反刍,但不要执于注疏的主观看法。

二、收集资料:凡是手可触摸的资料不轻易罢手;凡是眼睛可见到的消息不随便放过;凡是耳朵可听闻的资料不任其流失。凡是资料都要翻一翻、看一看、听一听。对于得到的资料要勤于抄写,随时写札记、重视写笔记、最好天天写日记。胡适之日记可以一写五十年,是受Graham Wallas影响:“人的思想是流动的,你如果不当时把它用文字记下,过时不见,再也寻它不得。所以一支笔和一片纸,要常常带在身边。”所以,希望我们不要被我们的懒笔断送了可能有结果的思想,和损失我将来可做人、处事、为学的参考资料。

1.做笔记前看书步骤:(1)利用索引。(2)注意目录。(3)简单浏览。(4)重点详读。(5)有用处做笔记。(6)可影印、剪贴。(7)最好手写,加强印象。

2.做笔记时,采用“笔记卡”为佳,须注意:

(1)笔记卡内容:要提纲挈领、简短精炼、有题目、用自己的话、最好是“一言以蔽之。”

(2)眼前觉得重要,马上就写上。

(3)笔记卡文体可有:摘要、释意、引录、批语、参考资料、来源出处。

3.收集完毕,须分类整理,按自己所需来分类。如故事类、偈语类、题纲类、教义类、史类等。

三、研析阅读:对于世俗书籍,浅尝即止,知道即可。对内典、佛经要不时熏习,温故知新;要深解、酝酿。记得一次与印顺长老对话中,谈到读书,我答以:“乱看为方”,印老也颔首会意。我读书方法虽言乱看,其中还是有脉络可循,提供参考:

1.放弃整册精读的念头,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精读。

2.几本书合并阅读,有利资料收集,偶获触类旁通心得。

3.先看一遍目录、序或导言,有助了解全文内容,再快速翻它一遍。

4.每天固定至少读书数页,抓住书中大标题、关键词,用纸头或书签来做夹记。

5.边读边做笔记或眉批。

6.多问别人心得、看法,用眼、口、耳等六根读书。

7.值得精读的书,要限时读毕,比较其特色,捉住其纲领与条理,建立自己的分析。

四、实际运用:将研读所得,资料所集,分类归纳。如遇弘讲、写作、为学、上课、自修、温习时,皆可自订题目,将资料发挥其价值。“敢于下笔,勇于开口”自是运用之箴。运用时,讲说要练习由短时间到较长时间(一分、三分、五分钟故事、教义说明,十分、二十分、半小时的随缘开示,一小时、二小时上课、讲演。)写作由少篇幅到千言、万字书。量力、尽兴、发心、自然运用自如。

我曾于“星云法语”节目中说到,一位修学者受学的态度是:

1.敢于发问,问出智慧。

2.长于听闻,闻出对错。

3.善于沟通,谈出共识。

4.勇于思考,想出创意。

5.受于锻炼,磨出实力。

6.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同样寄语读书修学的大家,有闻、思、修的成长。

祝愿

读书声朗朗

佛光山上闻

星云

佛光纪元二十六年

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