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告的艺术(1 / 1)

《论语》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朋友之间彼此有规过劝告、砥节砺行、进学长识的作用。佛教说“善知识”,是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三字经》也云:“养不教,父之过。”儿女有了过失,父母当然要尽教导之责。甚至,我们看到子侄晚辈、同学、同事犯了过错,也会想提出一些规劝,可见劝告在人际之间的重要。问题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受到他人的肯定,所谓的“忠言逆耳”,如何才能让规劝的忠言达到效果,提供以下四点参考:

第一,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所谓“责人不必苛尽,留些余地予人,留些肚量予己”。规劝他人时,最好是点到为止,留些余地给对方有思考的空间,不要再三强调,把话说尽,让对方觉得心烦气躁,不耐烦,而失去劝告的意义。

第二,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最好的劝告方式,是据理而言。态度可以包容、宽厚,话可以避重就轻地讲,但要让对方了解,你不是无的放矢,不是听信谣言,而是有所根据,言之成理。让他感动你的回护,接受你的善意,才能达到劝告的目的。

第三,发必当理不可妄言

既然有心相劝,必须有充分的、正当的理由来折服对方,万不可为达目的,而虚言妄语。能够态度诚恳,所言于理有据,必定能打动对方,而收劝告之效。

万一对方还不听从规劝,那就暂时不要再劝了,等待因缘,再给予劝勉,以免反目成仇。

第四,切忌讽刺遭人心病

要收劝告之效,最好的方法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婉言相劝,让他感受到你的诚意,以及对他的关怀和爱护。

若是以讥讽的态度,讲刻薄的话,可能引起更大的不满。因此,“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劝谏切忌讽刺、刻薄。

以上四点“劝告的艺术”,给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