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事物,增也不见得是增,换另外的角度看,增也是减;有时,苦也不见得是苦,换个角度想,苦尽甘就来。有时受到要求、苛责,也不见得不好,或许那正是增上缘;有些人态度谦和,状似无物,文章道德却是一等的。在此提出四个看法:
第一,无情岁月增中有减
过年时,常看到有人在家门口贴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春联。日子一年年地过,年龄一岁岁地长,可是这个“增”是真的增吗?经典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年岁的增加,一方面也表示生命的耗损;岁月无情,年命有尽,如何能不警惕?
第二,阅读诗书先苦后甘
古人“寒窗十年”,就等待“一朝成名”;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将近二十年埋首书堆,还不一定能有所成就。如果将读书当成应付考试,虚应故事,那么,苦就是白受的。如果能培养读书的乐趣,等到能自如地受用积累的丰富知识后,就会发现之前辛苦的代价是“其乐无穷”。
第三,敦品励学清白如玉
有一个修行人,在俯身嗅闻莲花香气时,受到花神的斥责,修行人说:“别人摘取莲花,都不见你呵斥,为什么我只是闻香,你就生气?”花神说:“因为他们像黑布,即使沾了墨,也看不见,可是你像一匹白绢,虽仅是半丝污点,也特别明显。”修行的人,别人大都会以较高的标准来审视他。一个人如能持续精进,经过时间的淬炼,人格自然清白如美玉,也能得到别人的欢喜与赞叹。
第四,道德文章清淡似水
中国有句古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意思是学问、道德修养愈好,意气愈平和。一个人真有道德,真有学问,必定不会特意标榜自己的道德学问,不会特意显得高高在上。他散发的气质,就像清风明月,像清净平和的流水,到处受人尊敬,周围的人也都欢喜和他亲近。
“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有时努力之后,获得的并不是物质报酬,而是精神上更有意义的成长与满足。因此,胸量放大,眼光放远,必定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