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心,防患心生贪嗔痴;离过,远离行为的过失。人最容易犯过的,就是我们的心。眼睛贪看,是心叫它看;耳朵要听,是心叫它去听;口中说话,是心叫口说话。佛经云:“心过失者,谓于身语心中复有所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在行为、言语、意念中有所乖违疏离,就是心的过失。佛教里,“食存五观”之一“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就是提醒修行人,应时时提起正念,不要眷恋食物的美味,慎防贪心为要。因此,擒贼要擒王,如何作自我规范,自我防备,“防心离过”很重要。提供四点参考:
第一,富贵须防祸临
“树大招风风损树,人为名高名丧身”。在富贵的时候,不可得意忘形,应慎防祸害随时而来。所谓“爬得愈高跌得愈重”“高处不胜寒”“乐极生悲”,不可不慎也。
第二,得势须防怨来
宋朝法演禅师说:“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有的人得到势力,权力在握,便吆三喝四,心生快意。一旦得势时,更要防备人家嫉妒你,不服气你,甚至容易招致怨恨或他人抨击。乃至有些人,乘势而起,争一时之龙凤,等到势力一用尽,灾祸到来时,正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势得祸,后悔莫及。
第三,盛势须防谤来
“誉之所至,谤亦随之”。誉与谤常常是“如影随形”。一个人有了好名声,不必急于宣扬自己的贡献成就,态度应该更谦让。所谓“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你像个苦恼人,没有人会忌妒;你有了名声,太过得意,可能小人、坏人,就跟着来毁谤你了。
第四,得意须防悲至
得意的时候,虽然值得高兴,但须知“山木自寇,膏火自煎”,应当防患未然,谨慎言行,因为不知道会从哪里来给你许多的麻烦与障碍。因此,你有忧患意识,你能未雨绸缪,在得意顺心之时,就不怕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现代年轻人常流行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只要我敢,有什么不可以”。“喜欢”“敢”没有什么不对,而是在于背后的动机目的,以及道德观念的意义与价值。你的欢喜、敢,用错地方,误导大众、危害大众,那就不可以了。佛经云:“若纵心自在,常生诸过失。”放情纵欲,终会自作自受。老子也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祸福相因,祸藏于福,福因祸而生,好事和坏事互相转化,因此,“防心离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学习的一种修养,时时注意的自己的起心动念,为人做事则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