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求不安(1 / 1)

农产丰收令人开心,但堆滞如山、销不出去时,却令人头疼;土地愈大愈好,但无力经营而荒置时,也很可惜;求朋友多、求多子多孙、求升官发财,真的就好吗?有时多求,反而不安,甚至患得患失,产生许多的烦恼。不安从那里来呢?以下四点:

第一,多看目不清明

看书虽多,囫囵吞枣,也不一定明白其中道理;看不完的电视,不但记不得节目内容,还把心都看乱了。许多人喜欢看山、看水、看花,看人来人往、看红男绿女,却看不见自己的心。参禅者贪看,功夫用不上;念佛者贪看,只有口无心。所以,眼睛所看,也要有所抉择。不只看自己,要看大众;不只看现在,要看未来。会看的人,看真相,会看的人,看内心。

第二,多闻耳不聪慧

美妙的音乐,听来令人舒怀悦意;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声音,也令人回味无穷。但是假如听得太多、太杂,整日追逐外在的音声,最后只有感到“五音令人耳聋”,难以清净,甚至像俗语所说“听了风就是雨”,过度反应了。因此,“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要能听出无声,才能真正听出真理、听出真心。

第三,多虑心不清净

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凡事缜密周延的规划是有必要的,但穷思极虑,心头挂碍太多,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内心混杂壅塞,不得分明,甚至整个人动**不安,损伤身心健康。

第四,多求眠不安稳

做官的人,希望加爵厚禄;没钱的人,希望发财致富;中学生祈求考上好学校;单身者祈求找到另一半。原本欲求也是人性之一,但假如满脑子只为一己之私,想出无边计谋,就会烦恼连连,痛苦不堪,睡觉都不得安稳。如果能将自私的欲求转化、淡化、净化,日子就能过得心平安稳。

海伦·凯勒眼盲心不盲,成为伟大的教育家;贝多芬耳聋心不聋,创作出旷世音乐;德山宣鉴禅师因龙潭崇信禅师的灯火熄灭,而明心见性;五千菩萨因维摩居士的默然无语,而证得无生法忍。

不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过分的追求,反而有另外的开展。因此过度的所求,还是要远离为好,免得造成种种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