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喜欢多财多宝,若不懂得运用,和贫穷一样匮乏;若以财宝炫耀,只有显得俗不可耐。满怀好意的人多朋友,假如不懂得分辨是非善恶,也只是个滥好人;人才聚集很多很好,但是不懂得团结,也只算是一盘散沙,不能共成大事。可见“多”也有弊端,列举四点:
第一,多吃无滋味
《尼干子经》说:“噉食太过人,身重生懈怠,现世未来世,于身失大利。”饮食适度,有益健康,但是多食无益。例如酒喝多了,不省人事,失去理智;饭菜吃撑了,脑满肠肥,想再多吃,也食不知味。所以佛教视饮食如良药,适时适量地吃,维持身体健康。好比禅者不因好吃而多吃,也不因不喜欢而不吃,只为了疗养色身,借此修行,用功办道。
第二,多言不值钱
有的人喜好讲话,一有机会就高谈阔论,卖弄口才。言多必失,总是惹人厌恼,还会失去“话”的价值,因此古德常告诫弟子嚼舌伤神,所谓“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辱”。会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谨慎的人,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话还要说得中肯,一言九鼎;说得有理,容易接受;说得适时,自他都心情愉悦。
第三,多忌失亲信
猜忌怀疑,只有减损互相的尊重;尔虞我诈,自然容易生出是非、纠纷,徒然滋生烦恼。唯有笃实信赖,才能转排斥为祥和。《三国志》评论袁绍:“宽而多忌,仁而无断,兵虽强,实失天下心,可谓逆德矣。”太多的疑忌,只有让跟随他的人离心离德,不能团结合作,终究失败。若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方可获得忠诚的伙伴。
第四,多虑难成事
谨慎谋略,能使策划周延,但若顾虑太多,患得患失,踌躇不前,往往浪费心思而错失良机。《法苑珠林》记载:“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因此要简化思虑,单纯以对;对善美的事情,时机当前,就要马上去做;应该决定的事情,就要智慧分辨,当机立断。
吃不忌口,贪多伤身;口无择言,惹祸上身;奸计巧谋,失去朋友;费心多虑,匮乏失误。相反的,少欲知足,活得快乐;言简意赅,是非减少。所以有时“多”有这些弊端,不如少一点,反而更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