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下之学(1 / 1)

一般人都喜欢位高势大,可以受到他人的礼遇和尊重。其实树大招风,名大招忌,不如学习古德居下之学,获益更多。清朝的曾国藩,以位高权重,门生故吏遍天下,却在平定太平军后,自裁湘军,远离权势。他曾说:“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让人轻易看出来;有退避三军的气概,却不轻易显示出来。”这些都能显示他的居下之心。居下之学有哪些呢?

第一,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

有些人欢喜自我宣传自己如何有学问、如何有能力、如何有人缘。其实自己的学问道德能力,不一定要自我表扬,只要你一开口,人家就知道你有没有。你不自我表扬,别人反而会注意到你。因此,不如学习古德“君子虽有盛德,容貌看似愚夫”。反而更能彰显出谦虚的美德。

第二,不自以为是,易受肯定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自称不识字,其实是他的谦虚德性,类似现在人谦称自己是“胸无点墨之人”的说法。这也是勉励有智慧的人,要“大智若愚”。因此,一个人不要自以为所见、所为,都是对的。自以为是,只会让你失去很多的助缘。如果能不自满、不自是,不自我宣传,他人反而更能肯定你,更能显出你为人随众随缘。

第三,不自我夸耀,却能见功

一个人在团体里,如果经常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断炫耀自己的贡献,过分标榜个人,不但不能获得领导的欣赏,有时还会因故而不能升迁,这都是不懂得“功成不居”。所以有些人仕途坎坷、前途艰难,也就不难理解了。《道德经》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佛教也认为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若有成就,个人也只是众缘之一。所以,不自夸,别人反而容易看到你的功劳。

第四,不自我坚持,而能长久

一个人不要太自我坚持、自我标榜。而是要多尊重别人的意见,多从善如流,那么你的人格必为人所尊,事业必能获得别人长久地支持。

不耻下问,所以学问有成;放下身段,所以心更柔软;礼贤下士,仁人义士才会集聚而来;虚心下气,德风自会远播。居下之学,大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