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
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公案】
佛窟惟则禅师是唐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就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他用落叶铺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时,采摘山中野果充饥,就这样过了许多年。
有一天,一位打柴的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佛窟惟则禅师,好奇地上前问道:“请问老和尚,您在这里住多久啦?”
佛窟禅师回答:“大概有四十个寒暑了。”
樵夫讶异地问道:“这四十多年来,就您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佛窟禅师点点头:“丛林深山,一个人都已嫌多,要那么多人做什么?”
樵夫再问:“您难道都没有朋友同伴吗?”
佛窟禅师击掌作声,叫道:“出来,出来!”话声刚落,许多虎豹由庵后而来。樵夫大吃一惊,佛窟禅师示意他不必害怕,然后就让虎豹退出去,说道:“我的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统统都是我的法侣。”樵夫深受感动,自愿皈依为弟子。
佛窟禅师对樵夫扼要地指示佛法心要:“你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你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樵夫于言下契入,并广为宣传。此后,慕道者纷纷而来,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学禅派。
佛窟禅师一坐就是四十年,在普通人看来,四十年是漫长的岁月。但证悟是无限时间的,对进入永恒生命的圣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佛窟禅师而言,这只不过一瞬之间而已。在禅者的心中,一瞬间和四十年,并没有什么不同。禅者所悟,是没有时空差距,没有人我分别,没有动静不同,没有生佛观念(众生与佛)。
“虽是凡夫,但非凡夫”,因为人人有佛性,真理之中,绝生佛之假名,哪有凡夫、非凡夫之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禅者悟道,不破坏而另有建立,不坏万法而超越万法,这就是禅的妙处。
【思考】
1.为什么四十年对禅师而言只是一瞬间?
2.佛窟禅师对樵夫说了什么?
3.试分享禅的妙处。
【延伸——缁门崇行录】
五代后唐贞辨法师,中山人,刻苦修学,刺血写经。当时并州不容许外地的僧人居住,大师于是就到野外,隐居在古墓中。有一天武帝打猎出游,大师刚要去城里讲经,突然看见旌旗人马,赶紧躲进墓穴,但还是被武帝发现了,武帝问他为什么会在这种地方,并勘察他所住的地方,只见一张蒲草编制而成的坐垫和案桌上的笔砚,经典的疏钞罗列分布四周,皇帝于是大为钦佩,请他回宫接受供养。曹太后非常尊重敬仰他。有一天,大师告诉太后:“本以学法为重,久住王宫,好像戴着手镣脚梏地关在牢里一样。”武帝于是放他自由。
——不乐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