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重(1 / 1)

北周时期,有个尚书官员名叫长孙庆明,他年少时就举止庄重,为人正直,有着高尚的操守。即使平时处在家中,一举一动也很谨慎,都能合乎礼节,因此文帝非常敬重他,赐名为“俭”。

当时,荆州地区才刚归服,文帝派长孙俭前去统领。长孙俭担任统领十二州的都督后,发现荆州是个民风尚未开化的蛮荒地方,年轻人不懂得要尊敬侍奉长辈,他觉得应改善这样的陋习,于是辛勤教导民众孝悌之道,因而使当地民风得以转为良善。

后来,长孙俭当了尚书。有一次,他和群臣一起在皇帝身边陪侍,皇帝对大臣们说:“这位长孙尚书举止沉静文雅,我每次和他说话,总会肃然起敬,生怕自己有所失态。”

从长孙俭的事例,可以了解到:一个守礼端重的人,他的言行举止也是一种说法,能对身边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并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所以,我们想得到别人的敬重,一定要先庄重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的道理。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有时候会受人侮辱、轻视,就是因为不懂得自尊自重。

因此,我们的行为,一举一动要自重;讲话,一言一行要自重;处世,一事一物要自重;人生,一时一刻要自重。人若不自尊自重,何能要求别人尊重呢?唯有懂得自重,才可免于受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