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听说基督教办的兰阳救济院因经费不足,即将关门,当时佛光山刚要开山,亟需经费,虽说自顾不暇,但基于一份恻隐之心,我还是伸出援手,应允接管,并且改名为“宜兰仁爱之家”,这一来,不知解决多少无依老人的食宿问题。然而日后,我们却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因为老人来自不同的环境背景,有各自互异的习惯及性情,经常有人发心前往照料,但是去不到两三天,就被“轰”了出去。
大家正在发愁无人肯去的时候,我在佛学院的课堂上提及此事,依融、绍觉两人立刻举手,表示愿意去为老人服务。这一举手,就奉献了三、四十年。这几十年,他们耐心地为老人煮饭烧菜、送医就诊、照顾起居,甚至为他们念经送终,做尽孝子贤孙的工作,也因为如此,他们曾多次荣获当局颁发“好人好事”奖章,可说是实至名归。试想半生的青春岁月都花费在照顾老人的身上,如果没有深切的慈心悲愿,哪里能够做得到呢?
依融、绍觉从接手之后,把过去极为简陋的救济院,发展成现在既庄严又温馨的宜兰仁爱之家,不知已服务过多少老人。除了从事院内的工作,他们更走出院外,到各个家庭关怀老人,辅导老人如何保持健康,如何颐养天年,也帮助他们的经济生活。
我曾经跟他们说:“你只要肯发心,自然会有收获,你对社会有贡献,社会也不会辜负你的。”好人是不会寂寞的,只要愿意用心助人,终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必定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