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一段至理名言:“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善友要具备三个条件:正直无私、诚信包容、博学多闻。
朋友有很多种,有吃喝玩乐的朋友,有虚情假意的朋友,有共同创业的朋友,有同甘共苦的朋友,而最好的朋友,则贵在诚信、正直、体谅。所谓“善友第一亲”,我们的身体有病了,要找医师治疗;心灵有病了,则要靠善知识解忧、开导。所以,结交心正意直的善友也就格外重要。
一般人交朋友,对于屈躬谄媚的小人,总是比较讨人喜欢;正人君子,直言直语,反而不受欢迎。其实,阿谀奉承的人,话虽说得好听,却不真实,不足以取信。所以,吾人亲近善友,也应该“不阿顺以取容,不迎合以求悦”,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不趋炎附势,不阿谀献媚。
一个人能有好人缘,往往不是靠阿谀奉承就能获得,而是靠我们真心诚意为人服务而来。只要你处处帮助人,还怕得不到友谊吗?
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晏婴死后,一直都没有人能当面指谏齐景公的过失,景公因此常感到苦闷。
有一天,景公宴请大臣,席散后,一起到广场去射箭。每逢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未射中,大臣们也是高声喝彩:“射得好呀!射得好呀!”
景公就把这件事对臣子弦章说。弦章表示:“此事不能全怪那些大臣,古人曾说:‘上行下效。’国王欢喜吃什么,大臣就欢喜吃什么;国王欢喜穿什么,大臣就欢喜穿什么;国王欢喜大臣奉承,自然大臣们也就常向国王阿谀奉承。”
景公听了,觉得弦章的话十分有理,就赏给弦章很多珍贵的东西。
弦章摇头说:“那些阿谀奉承国王的人,就是为了要得到国王的赏赐,今天若我接受这些赏赐,不也变成了阿谀奉承的小人了吗?”
所以,一个人被人批评不可怕,受人阿谀才可怕。
阿谀,是人类最丑陋的行为,所谓“好阿谀则是非之心起”,一个人处处拍人马屁,必然存心不良;善于逢迎谄媚,必为正人君子所轻。因此,是智者,不以谄媚之言惑人,也不为谄媚之言所动。
一个修行人最忌讳的就是攀缘谄媚,《佛遗教经》说:“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以花言巧语、欺诈取巧和人往来,终究不能长久,只有常保一颗正直的心,才能获得他人真正的尊敬,也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就是佛陀说的“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之要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