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多次的婚丧喜庆,朋友、同事的婚丧喜庆,自己本家、亲人的婚丧喜庆。
民间对于婚丧喜庆,都有一些风俗习惯,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产生执著。例如,过去讲六十岁就是“大寿”,总要隆重庆祝,但现在医学发达,养生有道,人民的寿命普遍延长,六十岁还很年轻,照说六十岁应该不算大寿了。过去每遇大婚,花轿迎娶,敲锣打鼓,好不热闹;现在集团结婚,公证结婚,都已简化。
尤其,对于丧葬事宜,过去讲究停棺几个月,儿孙每夜要守灵;现在人口增加,活人都没有地方居住,哪有空间停灵那么久?过去讲究“寿终正寝”,现在都是高楼大厦,如果在大楼上病故,楼梯、电梯都不方便运送棺木。
另外,过去不管婚丧喜庆,都要选择吉日良辰;现在则以星期例假日举行,方便亲友参与为原则。可见社会已经进步,只是仍有少数人仍在执著旧习往例,实为不当。婚丧喜庆既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事,应该秉持如下四点原则举行为好:
一、不慕虚荣,量力而行:不管婚丧喜庆,都是人生的大事,应该重视其意义,所以要以严肃敬谨的心处理,而不是借机表现自己的财势。有些富有人家,遇有喜庆时,讲究席开几十桌,甚至几百桌;逢到丧葬时,标榜几百、几千人参加。尤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请来多少乐队、花车,摆出长长的丧葬队伍游行绕街。如此不但妨碍交通,而且制造噪音,干扰邻居的安宁,实为不宜。乃至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人,为了互比虚荣,举债也要做得比别人好,更是不智。
二、不可执著,善巧变通:一般民间对于治理丧事,多有执著。火葬、土葬,遗族互相争执;哪天举行才是黄道吉日,大家意见不同。对于风水地理,也是各有看法,甚至奠礼程序,更是意见纷歧。一场丧事,就在吵吵闹闹,各执己见中艰难进行。其实,每当亲朋好友家逢变故,大家都会竞相慰问,叫他们要“节哀顺变”。此话的意思,就是不要执著,要能通权达变才好。凡事懂得随顺因缘,才是最为圆满。
三、不要铺张,简单隆重:现在的喜丧婚庆,一般人都讲究隆重,尤其中国的习俗,一场婚宴,有家宴、公宴,还有回门宴;结一次婚,就为了请客宴会、宴会请客而忙翻了天。如系丧事,头七、三七、五七、七七、百日、周年祭等,也是要忙上好一阵子。其实,如果为了纪念,子孙应该效法先人,乐善好施,对社会作出贡献,如捐助公益,提供奖助学金等,这比形式上的铺张浪费,都来得更有意义,更有实质的价值。
四、不能迷信,日日好日:中国社会里,对于婚丧喜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因为执著,就成了迷信。例如,结婚要看吉日良辰,丧葬要看地理风水,这都是迷信。其实世间哪有什么一定的日子,在台湾是自天,美国成了晚上,所以不一定迷信时辰。当然也不一定要执著地理,同一条街上的商店,有的人生意兴隆,有的人关门大吉,所以只要你自觉心安,处处是好地,日日是好日,太过执著、迷信,只会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