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四要与四忌(1 / 1)

有上进心的人,无不希望自己进步成长,读书就是重要的法门。一个健全的家庭,少不了书香;一个健全的社会,全民无不以读书为建设方向。怎样读书,才是有效地吸收进步呢?以下这读书四要与四忌,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要深入

有些书你不能用“不求甚解”的态度来读,不但无法吸收书中精华,也无法真正了解,而是要深入提纲挈领、归纳、分析,并且记下读后感,才能真正转化成充实自己的养分。

第二,要怀疑

佛教有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意指你可以从怀疑入门,去除疑惑,也就心开意解了。读书也是,你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却不能道听途说,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求知的态度,应该在疑处求解,在不疑之处求实证,这才是求学之道。

第三,要虚心

经云“佛法在恭敬中求”,读书做学问亦然。若心中固执、傲慢、不肯虚心探讨接受,再好的学问、知识,也都不能为你所用。

第四,要耐烦

广大精深的学问,非一日可得,必须耐烦有恒,才能通达。宋朝陆游对儿子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指的就是要耐烦、实践,亲身加以思维印证,读书才能通晓。

另外,关于“读书四忌”有:

第一,忌粗疏

有些人读书,看似知识丰富,百家皆通,但只要和他言谈,便晓得他对问题只是浮光掠影,略懂皮毛而已。所以圣贤也告诫我们读书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千万不可粗心疏忽,一知半解。

第二,忌空泛

读书,不能只是在文字、理论上空谈,而不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最重要的是实践,将所吸收的知识身体力行,才不致成为一个了无用处的“书呆子”。

第三,忌盲从

做人可以无我,但读书要有我。读书若无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终究拾人牙慧而已,尤其人家怎么讲,你就怎么信,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读书要有我的慎思与明辨,才能有独立的思想出来。

第四,忌武断

读书未经消化,容易造成武断,自我执着,自我膨胀。如同覆盖的杯子,装不进任何法水,即使再好的知识,受用仍是有限,所以读书应保持学无止境、虚心求教的心态,才能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