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四真(1 / 1)

身为君子,平日待人以诚,求学以专,谨言慎行,其所行都是正道,不会循私贪求,没有妄想邪念,如《论语》所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求吃饱、住好,在为人处事上,却都能真心以待。一个君子需能做到以下四真:

第一,真心无妄念

俗话常说:“真诚能感动天”“心诚则灵”,指的是只要心念纯真、诚恳,没有妄想杂念,事情就能成功。这与佛门所言“置心一处,无事不办”是一样的道理。过去管宁有“割席绝交”之举,他因不受外境影响,所以能有所成就。曾国藩也曾说,每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专注于此,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因此,做一个君子,首先需常保真心,去除妄念。

第二,真口无杂语

君子惜字如金,不随便出口,不闲言杂话,凡有所说,都是实在的语言,故出口皆能为人所信。如佛经皆为佛说,皆为解决弟子之疑惑,所以《金刚经》称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佛陀的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一向是实话实说,连玩耍的时候,也不作戏论,可谓难得的君子。

第三,真耳无邪闻

佛陀常告诫弟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意思是要弟子用心去听,不可道听途说,更不能听是非。有一次,我和中国佛教会赵朴初会晤,赵夫人说他:“怎么平常耳朵都听不见,大师的每一句话却听得见了?”赵朴初说:“我的耳朵只听该听的,不该听的就听不到了。”君子修养真耳朵,懂得静听、谛听、慧听,没有邪闻,不正当的就听不到。

第四,真目无错识

人生有两只眼睛,是要我们看得真,看得切,不能错看。真正的君子善恶分明,如包青天的铁面无私,凡有所断,必有其依据,故能料事如神。一般人常常以为亲眼目睹的,不会有错,却常有疏漏。君子判断事情,都有凭据,不乱下定论,所以没有错乱。这要靠平常的经验,及观察力的培养;眼明心细,才能够看出真相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