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是生活的基本,如果一个人不讲究修身,又何以能过好每一天的生活,进而拓展生命的领域?《大学》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指修养自身,治理好家务,即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所以自古以来的君子文人,都是讲究慎独以修身。《佛治身经》载:“己得身心教,复不难教他,若欲教余者,先须教自己。”也说明做一个老师,首先要修养自身。在生活中如何修身?有四点意见提供大家参考:
第一,以朴素为生活
简单朴素的生活,不论从身体上还是从精神上看,对人类都是有益的。生活朴素的人,不为形役,不为物转,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所有,有重新估定价值的看法。所以朴素的生活可以使人知足常乐,更能使人趋向真理。
第二,以慈悲来待人
一般人对自己所爱、所熟识的人施予慈悲,相当容易,但是对于陌生人,甚至怨怼的人,就难以生起慈悲了。慈悲是升华的大爱,是平等的包容,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才是真慈悲。如果生活中能以《优婆塞戒经》所载,尽量做到“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就能算是以慈悲待人了。
第三,以忍耐来处事
有句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告诉我们,面对逆境选择退步的人,不是怯懦怕事,不是保守消极,而是做事成功的不二要则。《罗云忍辱经》载:“世无所怙为忍可恃,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本生心地观经》也说:“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被他打骂不嗔嫌,勤修忍辱无怨嫉。”是处事和平成功之法。
第四,以结缘来交友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常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所以,人民将最好的厅堂用来供奉观世音菩萨,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礼拜观音菩萨的圣容,皆因观世音菩萨广结善缘。我们也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精神,不必等到别人有求于我,我就能主动去关怀众生,尽量满足大众的需求。在生活中,随手布施、随口赞叹、随心祝福、随意结缘,都可聚沙成塔,成就无边的功德善缘,结交无量的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