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习惯要求别人“你要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如果无法达到目的,便容易生气,甚至反目成仇。实际上,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更重要,一个懂得律己的人,他懂得自爱,必定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人要自律,有“律己四要”提供参考:
第一,具有主见,则不轻信他人
有的人耳根子太软,这个人讲是就是,那个人讲非就非,毫无见地;有的人立场不稳,就像墙头草,随风两面倒;有的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永远是一个听众,永远做不了自己的主人。做人要有立场,要有主见,才不会随便轻信他人之语,才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第二,独立生活,则不依赖他人
小鸟长大了,要离巢而飞;动物长大了,也要离开母体而生存。一个人不能老是存心依赖他人,总是要求父母供给我钱财富贵,仰望亲戚提供给我帮忙资助,或是希求国家社会不断供应我的所需。人要有独立生活的主张,甚至不但要自立自强,当自己生活有力量的时候,还能够再去随喜帮忙别人。
第三,光明磊落,则不批评他人
《礼记·大学篇》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宋朝陆九渊也说:“古人谓戒谨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庸敢有戏论乎?”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会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也不会落井下石,批评别人的得失。一个人如果不守口德,常常批评、议论别人,难道别人就不会在背后批评、议论你吗?尤其是背后的议论,一旦传到他人的耳中,不但让其伤心、寒心,对自己更是不利。
第四,正直无私,则不伤害他人
元朝刘唐卿说:“见义当为真男子,则是我正直无私大丈夫。”正直的人没有私心,他不会在暗中耍手段,用计谋去伤害别人;即使在无人之处,他也会持心端正,无愧于天地,此即所谓“君子不欺暗室”。
宋朝林逋的《省心录》说:“倾财可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知己、律己,是立身处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际相处的良津。一位善于论人的人,察己必疏;相反的,善于自省者,律己必甚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