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做一个学生要求学;做一个宗教徒要求法。学生求学,要懂得自我用功;信徒求法,也要懂得求法的要领。在佛经里讲到求法要有四种想法:
第一,于自身心,生病苦想
你要求知识、求技能、求学问、求佛法,首先必须自觉自己本身的不足。所谓“耻有所不知、耻有所不足”。懂得自己的不足,才会上进;就如有病了,才要看医生。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学问,也是人生之病,一定要找高明的医生来为自己治疗。所以,求法的人,对于自己的缺陷、不足,要生病苦想。
第二,于善知识,生医王想
我们遇到好的老师,遇到善于教导我们的圣贤、善知识,我要把他当成医王一样,要想:我找到名医了、找到专家了,我要信赖他、依靠他,让他来替我治疗疾病。所以,一个对善知识能生医王想的人,就能得救。
第三,于所说法,生良药想
学生上课,对于老师讲的话,你要注意听,要去思维、接受;不接受,永远不会成为你的。身为一个宗教徒,要听善知识的指导,要虚心接受;不接受,就无法受用。如同医生开药方给我们,我要照着药方抓药来吃;你不吃,病就不会好。所以佛经里佛陀曾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意思就是说,再好的医生,开了药方给你,如果你不吃药,病永远不会好,这只能怪自己,不能怪医生无能。
第四,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我们平常讲修行,就是要“修正”过去不好的“行为”,也就是说,为什么要修行?因为身心有了问题,有了毛病,所以要修正他、治疗他。比方说,贪欲心重的人,“贪心”就是病,你必须要有“喜舍心”的药来去除;嗔恨心强的人,“嗔心”也是病,你必须要有“慈悲心”来去除;邪见心、愚痴心等,都是病,必须要用“正知正见”的药方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