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生仲弓出身贫寒,但其德行被孔子誉为有“王者之相”。所以一个人只要有内涵、有才华,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终究能受人重视;反之,自己德学不具,即使出身名门,也不会受人尊敬。因此,一个人的成就,重要的是自己要具足各种条件与能力。“四有的深意”,有四点说明:
第一,有志不在年高
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一生中却毫无所成,因为他没有志向,没有立定目标。假如有志的话,年龄大小并不重要,例如甘罗12岁拜相,项橐7岁与孔子辩论,被称为“孔子师”,因此一个人立“志”,是很重要的。
第二,有理不在声大
我们常看到有的人说话时,总是扯开喉咙,脸红脖子粗地大声说理。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只要你有理,即使小小的声音,也能震撼人心。同样的,如果你没有理,即使声音如雷、喊破喉咙,别人也不一定信服你。所以与人沟通,除了要听听别人的看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外,更要以“理”为出发点,不可以硬将自己的思想加诸别人身上,强迫别人服从,往往适得其反。
第三,有心不在言表
凡事只要有心,不一定要用语言多加解释说明,用心就能让事情做得更好。因为用心,才能观察到一切的细节;用心,才能感受到别人对你的关怀;用心,才能省察到自己的缺失;用心,才能发现他人的需要。一个不肯用心的人,对周遭的事物必然是视而不见,听而不觉,食而不知其味。如此之人,在生活中即使多做言语表态,亦难以和他人契理应机。
第四,有才不在现用
有的人才能很高,他怕别人不知道,怕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因此急于表现。其实只要自己有才能,不怕别人不主动求教。看看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周朝时,姜太公在渭水“离水三寸无钩垂钓”,他们都是在等待适当时机以便一展长才。由此可以了解,只要自己有才华,何必急于一时的表现呢?
俗语说:“唯有埋头,才能出头。”谦卑礼让是韬光养晦,是养深积厚。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就不怕没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如姜太公告诉武王说:“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所以凡事只要有“志”、有“理”、有“心”、有“才”,还怕没有成功的一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