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非礼(1 / 1)

儒家对礼的看法,有谓“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为”。佛教讲六根不能随便放逸,例如眼睛要慈眼视众生;耳朵要善听、全听、谛听;语言要说善良的语言、真实的语言;身体不可以杀、盗、**、妄,这也是佛教对“礼”的自我修行。关于“四不非礼”,有四点说明:

第一,非礼不视,其目自明

对于不合礼的、不善的、不应看的,我不看。如史搢臣说:“入人私室,勿侧目旁视”,这就是对于非礼的、不是我所有的,我不但视而不见,甚至没有想看的心。如此不但心地清净,让眼睛所见皆是善良,其眼必能明亮,更能以慈眼视众生。

第二,非礼不听,其耳自聪

我们的耳朵要听世间美好的声音,但是,一般人总喜欢听别人不知道的“八卦”消息。除此之外,还喜欢听别人对我的吹捧、谗言,这些声音就像包着糖衣的毒药,让自己萎靡堕落。古德们“闻功则惧、闻过则喜”,是让耳朵听真实之语,并欣然改过,所以我们不要听闲言,不要听是非,不要听粗言恶语,如此耳朵就会清净聪颖。

第三,非礼不说,其口自清

毁谤、讥讽、恶口、妄语、两舌等,不合礼的语言我不说。孙子说:“赠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话一讲出去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子,使用不当则必伤人于无形。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不说粗恶、虚妄、沮丧、过头的话;而应该说慈悲、诚实、鼓励、谦虚的语言,如此口舌自然就会清净。

第四,非礼不为,其身自定

孟子曰:“善养浩然正气”,就是“礼”的养成。不合礼的事我不做,比方说杀生、偷盗、邪**等不善的行为不做,如此自然身能安稳,进退得宜,行止合度,浩然正定之气自然养成。

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逾矩、不越本分,才是“礼”的表现,否则就是无礼。人若无礼,则与禽兽无异,因此“四不非礼”,人皆应知、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