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人因为有思想、有意志,所以会有种种的行为造作。思想是行为的动力,思是因,行是果,一个人如果思想不正确,行为自然产生偏差,因此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平常眼睛所看、耳朵所听、嘴巴所说、身体所做,更要谨慎思维,千万不能乱看、乱听、乱说、乱动,否则往往招致无妄之灾!是故“人当四思”,有四点意见:
第一,目欲视,当思其邪与正
眼睛是灵魂之窗,透过眼睛才能欣赏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但是“五色令人盲”,因此当眼睛要看东西时,必先思维应看不应看。所谓“非礼勿视”,不应该看的不要看,对你没有帮助的不去看。尤其现在台湾社会治安不好,有时候随便乱看,看得不当,对方可能捅你一刀、给你一拳,这是很危险的。所以目欲视,当思其邪与正。
第二,耳欲听,当思其是与非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透过耳闻每日接收来自各方的信息。但是有时不当听而听,也会听出烦恼来。所以当耳朵要听声音时,应该先思考这个话能听不能听,适不适合自己听,所谓“非礼勿听”,千万不能不分是非好坏,不管青红皂白,一味地好奇乱听。有时就算听到了,也要思其是与非,不可一味地听信。
第三,口欲言,当思其可与否
人生七窍,眼、耳、鼻都是成双,唯有嘴巴只有一个,表示做人要多听少讲。即使有话要说时,也应思其可说不可说?所谓“非礼勿言”,可以说的话多说几句,无关紧要;不可以说的话,一句也不轻易出口,否则“祸从口出”。因此,话不能乱说,欲说当思其可与否。
第四,事欲决,当思其利与弊
凡事在做决定之前,应该理智地慎思后果是利是弊,有利于人的事,尽管受人奚落、揶揄,也要尽力去做;反之,于人有害,再多的理由也不能从事。有的人决定事情,但凭一时的情绪冲动,结果害人害己,所以事欲决,当思其利与弊。
人因为有思想,故能开发智慧,因此佛教云:“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当思想到了极致,就是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