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怨亲(1 / 1)

人在世间上生活,身边一定有许多的亲人与朋友。周遭的这些人,有的虽无血缘关系,却亲如家属;有的虽是亲人关系,却仇如冤家。究竟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人,谁是亲?谁是怨呢?有时候,可能连自己都难以分辨清楚。在佛教的《善生经》里有“四种怨亲”,说明四种看起来是亲人,实际上是冤家的人:

第一,有贪欲而来畏伏的人

有一种人,之所以与你交往,是存有企图之心。他为了得到你的财产、权位、名利、美貌等利益,而假意遵从你、畏惧你,甚而服侍你,这样的人,是有贪欲之心者。孟子说:“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也就是说一个贪欲之人,其心中的道德良知是非常微薄的,这样的人,是寡德之人,也是冤家,而不是亲友。

第二,有所求而来美言的人

《礼记》云:“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有的人,他想要请求你的协助,希望得到你的帮忙,他会对你作出种种的奉承,说出种种的好话,甚至说尽种种谗媚之语,让你心花怒放,因而不察其人的品性善恶好坏,以及所求之事是否合于道德。这一种人是小人,也是冤家,而不是亲友。

第三,有谄谀而来敬顺的人

有一种人,他想要亲近你,是想仗恃你的势力,想假借你的名位,想依靠你的威风,因而假意地来恭敬你、顺从你。事实上,他是想“狐假虎威”,为非作歹。如果重用这类人,必会造成国贫民疲,上下不和。荀子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所以,对你有谄谀之心的人,是贼人也是冤家,而不是亲人。

第四,有图乐而来交友的人

有些人与你交往,是因为你有钱,跟你在一起可以享乐。《战国策》载:“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为了图乐而相交的朋友,他不是患难同当的朋友,而是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等到与你相处没有玩乐的机会,或是你所能给的利益消失时,彼此之间的友谊也就停止了,所以这一种也不是亲人,而是冤家。

我们身边的人,是正是邪?是怨是亲?这就要看自己如何运用智慧来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