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与知过(1 / 1)

世间人的才智有高下之别,心性有贤庸之分,有些人既聪明又贤能,有些人既老实又平庸。如果自觉是平庸的老实人,也不用自卑,平庸憨愚不是罪恶。我们宁可作个平庸的好人,也不要做机智的坏人;宁可没有智慧,也不要做为害人间的聪明人。贤智与平愚,没有先天的好或恶,只是要知道守智守愚的重要。在此提出四项要点,供大家思虑与知过:

第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有人自以为很聪明,在人际关系上八面玲珑,在处事上面面俱到。为人处事能够心思缜密,当然很好,但千万不可自高自大。因为,聪明的人对问题虽然深思熟虑,偶尔也会失误出错,正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聪明过人,也要能虚怀若谷。

第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唐代贞观八年,太宗征调数万民工建洛阳宫,人民苦不堪言,皇甫德上书直谏,太宗大为生气,想治以重罪。魏征劝谏太宗:“自古以来凡是臣下上书,不激切就不能动人主之心。常言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太宗猛然醒悟,反而赏赐皇甫德20匹布绢,以示鼓励。《史记》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虽然心智平庸,如能学习静心思考,观察入微,偶尔也会有一句好话,或提供一个好意见。

第三,智者改过,心知迁善

并不是才能过人,智慧高超的人,就不会有过失,只不过他知过能改。颜渊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最聪明的一位,但是令孔子最念念不忘的,是他“不迁怒,不贰过”的品性。聪明才智者,若只是改过,还属于消极,更要积极地去过迁善,善用自己的才智做好事,为人间谋福利,才不辜负自己的智慧。

第四,愚者耻过,心知向上

平庸憨愚的人,能对自己的过失感到可耻,就是美德。所谓“知耻近乎勇”,知道过失的可耻,就是有惭愧心。在《百法明门论》中,“惭”与“愧”是11个善心所之中的2个,这两种心念均能使我们的行为更加光洁。一个人有了惭愧心,必定能力求向善向上,改过迁善。所以,虽然愚笨,只要耻于过错,必定可以得救。

心智的智愚贤庸,与业力有关,非我们所能决定。但是,不管是聪明的贤才,还是平凡的庸才,只要能够“思虑与知过”,都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