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敌军的来历分析,为了小命而拼(1 / 1)

做出决定后,火头军立马用仅存的粮食进行烹饪。

负责警戒的士卒,还有负责防御的士卒,闻着饭菜的香味忍不住的咽着口水。

要不是知道这是为他们准备的食物,估计早就已经有人开始动手抢夺了。

在这些人等待美味的时候,之前负责进攻的人则承担了防御的任务。

毕竟邪教的人也不傻,不可能明知道有敌人在附近,还让自身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要不然只需要敌人一次进攻,他们就将收获失败。

那时是生是死可就要看敌人的想法了。

将性命放到其他人的手中,无疑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如果对方正好是敌人,那么这危险性还要提升几个层次。

让人做好防御的准备后,教主也没有闲着。

偷偷的交代一批人,去调查眼前这突然出现的敌人。

只有知道了敌人是谁,才好针对性的制定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要不然毫不知情下就与之交战,那么胜算怎么可能高的起来呢?

当然此时他的心中,对于这些敌人的身份,已经确定了一个大概的范围。

其实想要做到这一点,也没什么难度。

如今这片草原上,能够拉出这么一只队伍的势力也就那么几个。

都护府距离这里有些远,而且也和他们没什么恩怨,所以可以率先排除。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安北都护府没必要浪费自身实力,去帮别人解决麻烦。

这对冯立来说,完全就是有害无益的事情。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训练一下手中的士卒。

至少之战可以保证,他手下那些士卒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在他看来,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回纥。

不久前他们刚刚为了粮食,攻下了对方的一个部落。

那么吐迷度为了报复,带人来找他们的麻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此时他们就在回纥的地盘上,对方派人报复十分简单。

现在距离事情发生也没过太久,从时间上来看他们最有可能。

实力方面,对方作为草原上第二强的部族,拉出这样一只队伍也没太大的难度。

因此综合来看,眼前这些敌人出身于回纥的可能性最大。

当然薛延陀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除了对方实力符合标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他们拐走了薛延陀那么多的百姓,夷男怎么可能会接受呢?

所以派人处理掉他们,将那些百姓带回去的可能性很大。

毕竟只有这样做,薛延陀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损失。

唯一有些说不通的就是,薛延陀好像没必要亲自动手。

之前他们已经通过算计,逼着他们狠狠的得罪回纥。

接下来只要耐心等待,让他们双方进行厮杀就好。

这样不管最后什么结果,对于夷男来说都非常不错。

而且经过战斗过后,他们和回纥的实力都注定严重衰退。

这个机会薛延陀能够把握住的话,那么只需要花费很小的代价,就能够解决掉两个强敌。

以夷男的能力来看,选择这最优解的可能性极大。

因此在他心中,觉得眼前这些敌人属于薛延陀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不过分析到这里后,他也没有立即就做出相应的准备。

这并不是他不相信自己的推测,而是因为一个很尴尬的原因。

过去从未到达过草原的他们,对于回纥的了解十分有限。

或者说,在这片草原上他们唯一了解的部族只有薛延陀。

这还用感谢一下他们洗脑的那些教徒。

他们作为薛延陀曾经的一员,自然是对自身的部族十分了解。

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于草原上的部族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所以就算是分析出敌人大概率是谁,他暂时也想不到应对的办法。

只能等到手下探子调查到一些情报,他才能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想到这里,他有些后悔。

如果当初他对情报工作更加重视一些,就不会出现今天这尴尬的局面。

可是他回想了一下,发现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

当时的他估计还会做出一样的决定,因为这看起来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要知道当时他刚刚洗脑了一批信徒,一心防备着夷男的报复。

基于这种想法,他们这些人做出的一切决定,都是为了从薛延陀手中活下去。

毕竟在这种生存危机面前,应该很少会有人能够去构思未来的事情。

至少他觉得,自己绝对不会想那么远,而是近一切可能提高存活的概率。

要是连眼前这关都过不去的话,那么未来构思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在原地呆坐许久后,他便叫来了几个心腹,开始商议防御的具体细节。

此时他的情况其实和最开始一样。

如果没办法处理好眼前这个难关,那么他还是没有未来可言。

虽然如今的危险看起来更加直接,更加危险。

当时求生的本能,让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

反正如今他们也不是毫无胜算,还是可以尝试拼一下。

要是能够取得胜利的话,那么摆在他们眼前的将是一条坦途。

那时他们不仅能够获得敌军带来的粮食,让信徒没必要继续饿着肚子。

还能够取代回纥,成功变成这片草原上第二强的势力。

因此不管是为了自身小命,还是想要未来的前途,他都打算努力一把。

只要能够抓住这次机会,那他们的处境将完全不同。

至于说失败的可能性,其实他也不是很担心。

只要接下来表现的足够强硬,敌人肯定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那些士卒的身上。

那么不管局势如何,邪教高层都有更大的可能成功逃离。

相比较于丧失如今这片基业,他觉得还是自己活下去更加重要。

要不是足够惜命,当初他也就不会被抓到长安大牢之内。

要知道按照管理,像他们这样的行为,肯定都是死罪。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初和他一起做事的人大部分都选择了自尽,保留最后的体面。

只有他们这些比较惜命的人,选择了成为阶下之囚。

所以如今感觉到可能有危险的情况下,他本能的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

也许后路对于他来说没什么作用,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