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让颉利可汗成为大唐臣子?(1 / 1)

没有等待太久,李世民就看到了苏辰的身影。

等到对方刚走进院子,他就大笑道。

“正好到附近办些事,所以来你这蹭顿饭。”

“李二哥过来,我自然是要好好招待。”

让福伯去准备酒菜后,苏辰便询问道。

“草原那边的战事,有什么新的消息吗?”

“如你预料的那般,薛延陀吸收了突厥残部,实力大幅度变强。”

“大唐给回纥一些支援,薛延陀那边也不需要太过担心。除此之外呢?”

“听说苏定方活捉了颉利可汗,你觉得皇帝会如何处理他?”

对于这个问题,苏辰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

因为无论是让颉利可汗活下去,还是直接杀掉,都各有优劣。

所以一时之间,他也不确定如何做对大唐更好一些。

不过在他心中,其实还是更加偏向于让对方活下去。

直接杀掉对方,为大唐死去的那些百姓报仇看起来不错。

但是他觉得,这样做有些太过便宜颉利可汗了。

并不能彻底的让对方赎罪,所以还是让对方活下去为好。

要知道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活下去可要比死亡更加痛苦。

尤其是颉利可汗这种,曾经不可一世,骄傲万分的人。

接下来在大唐活着的每一天,都将被过去的荣光所折磨。

与直接处死相比,苏辰觉得这个结局好像更加适合对方。

当然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要想一个办法,确定对方不会选择自裁。

要不然这么做可能还不如直接杀死来的效果好。

看到苏辰思考,李世民便试探性的问道。

“要不然直接将对方处死?用他的生命洗刷大唐的耻辱,为大唐死去的子民陪葬?”

此时已经做出决定的苏辰摇摇头,笑着回答道。

“你不觉得让对方这么轻松的死掉,太便宜对方了吗?”

“要是折磨的话,会不会让别人决定大唐气量太小,影响声誉?”

也许是觉得这个问题,并没有回答的必要。

苏辰直接假装没有听到,而是给出了另外一个建议。

“你觉得给对方一个官职,让他成为大唐的臣子如何?”

给对方官职,让其成为大唐的臣子?

要是换一个提出这个建议,李世民一定觉得这人的脑子坏掉了。

但是给出这个建议的人是苏辰,让他不禁开始思考。

这件事情的可行性,与这么做对于大唐的好处。

乍看起来,这么做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毕竟对于胆敢入侵大唐的敌人,自然是要对方付出代价。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让对方成为大唐的臣子,远比直接杀了对方更好。

试想一下,曾经横行天下的突厥可汗。

成为了大唐一个毫无实权的臣子,对方能够接受这种落差吗?

到时候都不需要大唐做什么,对方自己就会别扭死。

要是在让人弄出一些流言蜚语,那么对方将每天都活在折磨当中。

如果觉得还不够的话,其实还有不少其他的办法可以采用。

总归是要比直接杀死对方,给一个痛快来的解气。

也许百姓一开始对于这个决定,可能会有一些不满。

但是等上一段时间,知道了真正的用意后,自然也就不会说什么。

要是热心一点的人,说不定还会根据自身的才能,给出一些建议。

除此之外,这么做还有一个不错的好处。

那就是让颉利可汗活着,并成为大唐的臣子。

那么一旦以后他准备对薛延陀下手的话,那么大唐就会平白多写优势。

毕竟薛延陀有着如今的实力,和那些突厥余孽脱不了干系。

而这些突厥的人,如果和颉利可汗所在的阵营对战,谁知道会选择向谁效忠。

当然其实做出什么选择并不重要。

只要夷男这些高层,有所怀疑,自然就不敢给他们重要的任务。

如此敌人自断一臂的情况下,大唐的胜算自己能够提升许多。

当然如果要面对回纥的话,那么大唐也能够获得如此优势。

毕竟回鹘能够制约薛延陀的原因,也是因为李靖给的那些突厥俘虏。

当然这种可能性并不算太大,但是有总要比没有好。

想了很久后,李世民在心里面也觉得还是让颉利可汗继续活下去为好。

相比较于直接杀死对方来说,让其活着的惩罚效果更好一些。

还能够给大唐带来一些利益,如何选择自然很明了了。

不过做出了决定后,李世民为了稳妥,继续说道。

“给颉利可汗一个官职看起来不错,但是你觉得皇帝会给他什么样的官职呢?”

“对于这点我有些好奇,毕竟要是给出不合适的官职,可能会对大唐造成一些危害。”

“如果方便的话,最好将你的想法也顺便说一下,让我能够明白为什么给这个官职。”

对于朋友的疑惑,苏辰自然是立马答疑解惑。

“具体给什么官职?我不能确定,但是在我看来,最好给对方军营当中的职位!”

对此,李世民有些想不明白。

军营那些职位权利都不小,给对方真的合适吗?

要是对方代表弄出一些乱子出来,对于大唐的削弱可不小啊!

而且考虑到接下来会一直对颉利可汗进行攻心,对方选择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可不小。

所以在他看来,以目前的形势来说,还是让对方当一个文臣为好。

文臣当中的虚职可不少,到时候随便找一个看起来尊贵的给对方就好。

只有职位,没有权利的话,那么对方就算是想要做什么,也没能力办到。

到时候只能锤头顿足,无能狂怒。

而且文臣这个职位,还有一个让他难以拒绝的好处。

那就是文臣相比较于武将来说,这辱骂别人的本领要强得多。

到时候完全可以从各个角度对颉利可汗进行挖苦。

而且这些话全部采用含沙射影的方式,外人听根本就察觉不到有什么问题。

试想一下,除了需要面对百姓的辱骂,还要承受同僚的挖苦。

颉利可汗就算是心里素质过硬,又能够撑得上多久呢?

至少在他看来,估计要不了多久,对方的心理防线就会崩塌。

从而让之后的每一天,都变成是折磨,让对方想要立马结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