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要卑怯和躲闪,坚守立场(1 / 1)

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理性的人,应该有充分的果断和勇气,凡是应做的事,不因里面有危险而退缩。”遇事不退缩,几乎是人们做事的一个理想态度,但在现实生活中,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人们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一些困难可能超出个人的能力范围;其次,人们或许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由于准备不充分,而遭受一定的冲击;最后,很多事情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为了避免麻烦缠身,人们可能选择退缩。

当遭遇到一定的挑战和威胁时,人们也许会展示出卑怯的一面,也许会想到躲闪和退让,甚至直接改变自己的立场,以免卷入不必要的争端,可是对于试图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的人来说,轻易就表现出逃避和躲闪,可能会导致自己做事的决心和效率大打折扣,对个人的影响力与威望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稻盛和夫曾经强调,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卑怯和躲闪,要懂得坚守自己的立场,即便自己将会遭遇巨大的压力,即便自己将会遭受很大的损失,也要迎难而上,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稻盛和夫曾经谈到外来势力对企业经营的干预,比如很多企业家在日本购买工厂用地时,可能会遭遇一些黑社会性质的社会组织和暴力团体的干预,诸如上门找麻烦一类的恶意添堵。许多经营者在面对这些危机时,为了息事宁人,可能会放弃自己一贯以来坚守的原则,不再把“企业经营,何谓正确”的理念放在第一位,而选择迎合对方的不合理要求,苟且求生。结果是,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最后变得异常复杂,棘手难解。

在创办企业时,稻盛和夫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他每一次都会反省自己。在稻盛和夫看来,这类情况就是一次次的考验,考验经营者是否真正有勇气,是否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在受到中伤、威胁、损害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依然坚守立场、坦然面对,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决策。稻盛和夫认为,如果经营者胆怯、退让,那么这件事就会立刻在员工当中传开,当员工看到经营者如此不堪时,就会丧失对经营者的信任。而更加严重的是,整个团队开始上行下效,遇到阻力就随意改变立场和原则,只知道一味退让和妥协,而这对整个企业的执行系统和企业文化来说,必定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应该具备胆识,而胆识就是个人的见识加胆力。所谓胆力,是指个人做事的信心、勇气和魄力,而见识是对知识的本质真正理解后内心产生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它是成为优秀经营者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勇气,才敢于面对一切障碍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多年来,稻盛和夫经历了多重挫折和打击,即便是引以为傲的两家世界500强公司,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困难,但每一次稻盛和夫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人不应该成为环境的奴隶,证明了坚守立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知道有些人在追求目标时,常常会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或经济因素不达标,而直接选择放弃自己的追求。如果一个人坚定自己的立场和目标,义无反顾地按照原定计划去执行,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他做出让步,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动摇他继续前进的决心,没有什么**可以扰乱他前进的脚步。稻盛和夫认为,只有做到心无旁骛,一心追赶目标,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除此之外,稻盛和夫也懂得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为了减轻压力带来的伤害,稻盛和夫会选择各种方式做出调节,避免自身的情绪受到影响。比如在进入松风工业的时候,由于公司濒临倒闭,经常发不出工资,很多职员开始罢工,但是稻盛和夫每一次都不会跟着一起罢工,而是认真工作,因为他觉得罢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工人一样拿不到工资,情况只会越来越坏,与其火上浇油,还不如安安心心工作,更何况他还有自己的研究目标。可他这样做,引起了同事的不满,他们觉得稻盛和夫是工贼,是工人群体中的内奸,肯定是收受了公司领导的好处,成了公司领导的走狗。面对大家的不理解和疏远带来的重重压力,稻盛和夫深感孤独和落寞,常以怀念家乡的点点滴滴来排遣内心的苦闷。

在后来提起这段经历时,稻盛和夫这样说道:“正好公司宿舍的旁边有一条小河,深夜我就坐在河边,朝着故乡的方向唱一首叫《故乡》的童谣,用歌声来安慰自己。宿舍里的老员工们经常在深夜听到我的歌声,第二天去公司做研究的时候他们就会问我‘昨天晚上是不是哭了’,我否认说‘没哭’,他们就会笑我说‘怎么没哭?我们听到了《故乡》这首歌’。一想起故乡,想起父母的容颜,想起弟妹们也在家乡努力工作,我就又有了勇气,第二天继续努力做研究。”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总是充满各种苦难和压力,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坚守初心和站稳立场是为人处世的一个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但与此同时,他也建议人们要想好应对和排遣压力的方法,寻求自我调节和解脱之道,确保自己尽量少受伤害,同时更加坚定地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