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习题集最少做6遍(1 / 1)

考试高手 鬼头政人 616 字 2个月前

你是否也认为反复读参考用书就是学习呢?事实上,需要多次学习的并非参考用书,而是习题集。如果想要通过考试,习题集需要学多少遍、一直学到什么时候呢?

第二轮学习的中心不是参考用书而是习题集

在第一个阶段按照“参考用书→习题集→参考用书”的模式学1个回合,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第二阶段按照“习题集→参考用书”的模式学习2个回合。

有能力的人可以学习三四个回合,使自己的成绩尽早接近合格的最低分数。

我的学习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习题集出发,再回到参考用书,输出后立刻进行输入,反复多次。

因此,我们不需要从头到尾重读参考用书,只需要以做习题中出错的题目为中心,找出其在参考用书中关联的知识点,反复学习,强化记忆即可。

也就是说,学习的中心不是参考用书而是习题集。遇到解不开的难题则回归参考用书,知识进一步增加,理解进一步加深。

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会多次重复从“习题集→参考用书”的学习。重复3个回合都没问题,到第三个学习阶段结束时,最好可以重复6个回合。

第一阶段:“参考用书→习题集→参考用书”重复1次;

第二阶段:“习题集→参考用书”重复2次;

第三阶段:“习题集→参考用书”重复3次。

按照上述的方法学习,在第三阶段就可以做6次习题集。在此之后做真题或押题卷应该可以达到及格分数线。

但是有不少人反复学习参考用书,很少做题,到第三阶段结束的时候,他们最多只能做3遍习题集,甚至有人1遍都做不完。

犹豫就算做错:严格判分的理由

我备考FP3级(财务规划技能考试3级)时读参考用书大约花了1周时间,是在由东京前往大阪的新干线上读完的。

当然,浅浅地浏览一遍,不理解的地方有很多,即便如此,我依然立马着手解题。反复阅读、记忆错题对应的参考用书的讲解,加深理解,多次重复。

普通考生倾向于学习参考用书,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围绕错题的知识点复习参考用书效率更高,而且会更早接近及格分数。

第一遍做题可能有80%以上不会,所以要给错题做检查标记,蒙对的题目做“×”标记。这是因为像判断正误这样的题目,凭直觉也有50%的可能蒙对。另外,我们还需要给反复纠结,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题目加“?”标记。

稍微严格一点,最后可能有90%左右的习题添加了标记。对不会做的题目做各种标记,使之可视化,不仅可以让自己意识到错题数量之多,产生危机感,还可以思考为什么会错,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不会。像这样,同样可以促进知识的输入。

如果判卷过于放松,对很多题目的理解就会浮于表面,模棱两可。我们只回顾错题的知识点,宽松判卷本身就漏洞百出。特别是做第一遍时,只要不是完全正确的题目,最好都进行标记。

做第二遍时,正确率可以达到40%。剩下的60%错题再次标记,然后回到参考用书,复习出错的知识点。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反复几次,错题自然会越来越少。

重点:就算侥幸做对了,也不要自我欺骗,做好检查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