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约(1 / 1)

【原文】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来能实贱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译文】

每日清晨,各位学生参拜行礼之后,教师要按照次序逐个询问学生:在家里敬爱亲人的本心,是否真实而没有懈怠疏忽?温清定省的礼仪,是否实践而没有亏缺?在街上来往行走的礼节,是否谨慎而没有放纵?一切言行念头,是否忠信笃敬而没有欺骗妄为?各位学生一定要如实回答,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加以自勉。教师也要随时针对具体事物,委婉地教诲开导,然后再让他们各自回到座位上学习。

【原文】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译文】

凡在唱歌吟诗时应该整理外表,平定心气,声音清朗,步调均匀,不骄不躁,不嚣不乱,不畏不馁。久之就能精神通畅,心平气和。每个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多少分成四个班,每天轮流让一个班唱歌吟诗,其他人都入席正坐聆听,每五天就让这四个班一起在学校依次唱歌吟诗,每月初一、十五聚集各个学校到书院吟诵。

【原文】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作,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迁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译文】

凡在练习礼仪时,需要澄清心神,肃清杂念,审度礼仪细节,容貌举止,不能疏忽怠惰,不能拘谨羞涩,不能随意粗野,从容而不缓慢,谨慎而不拘束局促。时间久了就能熟悉礼习,坚定德行了。学生的班级排次都与唱歌吟诗一样,每隔一天就轮流让一个班练习礼仪,其他人都入席正坐观看。练习礼仪的日子,不需要做其他的学习。每十天就让这四个班一起在学校依次练习礼仪,每月初一、十五聚集各个学校到书院练习礼仪。

【原文】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细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译文】

凡是教书,不在量多,而贵于精辟熟练。根据学生的资质秉性,能学习二百个字的只应教给他一百个字,让学生保持精神力量有余的状态,也就没有厌倦辛苦的问题,而有收获的快感。在诵读时,一定要让学生专心致志,口诵心记,字字句句重复,音节抑扬,心思宽广,时间久了就能礼仪充分,日渐聪明了。

【原文】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译文】

每日功课,先考察品德,其次背书读书,再次是练习礼仪或者研习课业,之后是读书讲书,再之后是唱歌吟诗。凡是练习礼仪,唱歌吟诗之类,都是为了让孩童的内心常常存养,让他们喜欢学习而不感疲倦,没有时间去干坏事。老师们了解这一点,就知道该怎样施行教育了。虽然如此,这里说的只是大概情况,至于其中的神奇精明之处,就在于各人的存养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