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平庸很难吗?
我承认,对于以前的我来说,确实挺难的。不过如今,我已然变得无坚不摧,只觉得“承认自己平庸”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
考试成绩倒数没有让我觉得自己平庸,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却不同,只要我对其中一件事期望过高,最后总会被命运“按在地上摩擦”,登高跌重之后心理上的落差感比坐过山车生理上的失重感更令我难受。
就是因为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受,才反复地告诉大家,尽早接受自己是个平庸之辈这一事实,避免因为期望过高而失望过大。
借助另一半平步青云、实现阶级跃升,这种妄想本身就很幼稚且令人鄙夷。但如果你想靠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有些人特别喜欢看成功励志类的书,他们只看到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从大学辍学也取得了成功,殊不知盖茨的妈妈是知名商界人士,巴菲特的爸爸是国会议员,出色的家庭条件给予了他们广阔的眼界与见识。有的家长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觉得孩子只要好好读书,这辈子就能衣食无忧了。然而,读书、工作、收入三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知识能改变的只有你的眼界和格局,开阔的眼界和心胸能让你有一个好性格,好性格则教会你在逆境之中不怨天尤人,在顺境之中不骄不躁。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因也是如此,多读书可以让你多角度地看问题,活得更通透,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会人云亦云。但读书多未必能让你出人头地,更跟能不能挣钱没有太大关系。
很多平凡的家长坚决不能接受孩子像自己一样平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期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回想一下小时候的自己,是不是也很贪玩?是不是也会上课走神?是否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
一些家长在听到这样的质问时会理直气壮地反驳,说自己就是因为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不能让孩子重蹈覆辙。
你以为你在开车吗,说拐弯就能拐弯,说掉头就能掉头?
什么叫一脉相承?你和孩子的人生路的大致方向已经确定,与其左顾右盼地想着换一条路,不如安安心心地享受当下的风景。
那底层的人就全无出头之日了吗?有,但不是人人都有。人们说知足常乐,只要放下执念,就能与自己和解。不要觉得和别人比吃比穿是攀比,其实,拿孩子的成绩和其他孩子的成绩比也是一种攀比。人与人之间只要开始比较,那就好受不了,谈恋爱时比晒在朋友圈的礼物,结婚时比彩礼,结婚后比房子、轿车,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这一切都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
做一个内心富足的人,不要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惊慌失措,还拉着孩子一起浮沉。
一些父母让孩子读书的终极目的只是赚钱,可是,“财”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强求不来的东西。
大部分人要么迷信努力就能成功,要么迷信不努力就能成功。
我奉劝大家早点看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早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既能少走弯路,又能少花冤枉钱。
不过我不是鼓励大家不学无术、不思进取,而是不要过度焦虑、给自己和孩子“打鸡血”。对于孩子而言,道德素质、身心健康一定比学习成绩重要,帮助孩子选择一条他喜欢的路,绝对比逼迫他跟一大帮人竞争那少得可怜的名额更容易成功。
干一件喜欢、擅长的事情的效率,比干一件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的效率高多了。
有人或许会反驳我:“孩子有画画的天赋,可是艺术这条路比普通的学习路更难走,难道也要鼓励孩子吗?”
孩子喜欢画画,未必要成为名家,而是可以从事绘画相关的工作。二十年前,你或许想不出几个跟绘画相关的职业,可时代在迅速发展,我们很难预知未来,现在已经涌现出了诸如设计师、插画师等诸多需要绘画技能的新职业。
做人也好,做家长也好,只需要坚定地站在适合自己的路上不断努力,不需要“鸡血”,更不需要迎合、攀比。成功了自然很好,没成功也不枉此生,至少做过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伤天害理,俯仰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