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就能避开所有的麻烦吗?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上学时,我们需要处理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工作后,我们需要处理和领导、同事的关系。人作为群居动物,时时刻刻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婚姻是人类的必修课,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各种关系。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后才知道父母的辛劳,因此也能对其他的老人怀有敬畏之心;有了孩子后才知道孩子对父母来说有多重要,因此才能对其他的孩子产生怜悯之心。
家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第一驱动力。古人云:“成家立业。”很多人都是在成家之后才懂得要为了家庭而努力奋斗,只有感受到肩上承担的责任,才能不断地督促自己前进。我们也许不是伟人,但平凡的我们做着平凡的事情,这就是伟大。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受约束的自由。比如,有了孩子后,我们开始早睡早起、认真吃饭,不知不觉间生活作息也变得规律了,看上去好像不那么随心所欲了。如果奉行绝对自由的原则,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几点起就几点起,一日三餐想吃就吃,想不吃就不吃,身体也许很快就会反馈不健康的信号。
一些青年男女有着“一身反骨”,他们认为,不结婚成家,就能有大把时间经营自己。但我见到的大部分单身到老的人根本没有努力充实、经营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只是没有目标地虚度光阴。
所以不要自欺欺人,不要因为自己没有找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另一半,就用“反正结婚也很累”来自我安慰,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是耽误了自己。
如果对感情、婚姻、家庭有渴望,或者并不排斥,那么我建议你早一点找对象,越早越好。四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很多人的观念在四十岁之后会发生重大改变,我的一个朋友就曾跟我说:“四十岁之前从没想过要孩子,但四十岁之后,突然就非常想要一个孩子了。”
婚姻已经是普通人能经营好的最简单的关系之一了。如果你觉得经营婚姻很累,那别的事情于你而言只会更难。
大家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婚姻里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抓住主要矛盾,适当忽略其他不完美的地方,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
还有个姑娘曾跟我诉苦,她遇到了一个没有长大的“宝宝男”(不是“妈宝男”)。她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人呢?因为她看中了这个男孩优秀的家庭条件。
你选择了某一个人,就是因为他可以满足你的核心诉求。
这个姑娘当时一定考虑到了男孩的家境可以保证日后温饱不愁,那结婚的时候就看重这一点就好了。你要明白,自己图的不是他脾气好、有担当,不是他聪明、能干、会赚钱,而是他家里条件不错。
那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日子越过越不平衡呢?可能是因为婚姻中产生了实质性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婚后想要的东西不一样了,比如,婚前希望另一半努力赚钱,婚后又嫌他整天忙工作;婚前他对你好得没话说,婚后又嫌弃他挣得不够多。
不知足,所以不快乐。
在明确自己的核心诉求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它调整策略,见招拆招,这样才能成为婚姻里的主导者。如果你是“强势型选手”,那就找个能挣钱养家的人,相信他绝对不会事事被你左右;如果你是“依赖型选手”,还偏要找一个“妈宝男”,你要他如何为你遮风挡雨?
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另一半的优点,又要看到缺点。明确核心诉求的同时,还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想清楚这一点,在最低期待值与最高期待值之间调整二人的关系,调整的过程就是主导婚姻的过程。
谁先知己知彼,谁先找到调整的方法,谁就是赢家。
(1) 指剧情走向围绕核心女性人物的成长历程、感情走向展开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