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创业也一样。但必须承认,在这条路上有喜悦也有痛苦;有欢乐也有悲伤。每一个创业者都要知道如何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享受煎熬的过程。正如雷军所言,创业意味着一种境界,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就是要折腾。创业是一种境界,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感知。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被人尊重与自尊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真正的创业者无不把“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对成功的追求。当一个人为着一个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并最终达到了这个目标的时候,并非就真正成功了;当一个人获得巨大的财富积聚或体现“自身价值”的某种地位和虚名,并非就真正成功了。他只是成为了别人期望的人物而已。追随心的方向,别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外界的眼中,雷军无疑是成功的创业幸运儿。他所走过的人生路,似乎总是与成功相伴。可是,雷军自己却总显得那么“欲求不满”。他少年得志,却自恨天高。
雷军自幼聪颖过人,高考一举考上了理想的名牌大学,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计算机系。在大一时编写的pascal程序,在他上大二时便被武汉大学编进了大一的教材中。短短两年时间雷军就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全部课程,由于成绩出色,雷军囊括了武汉大学的所有奖学金。在大三的时候,就参加社会实践,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靠着稿费和奖学金,雷军从大学开始就经济独立了。
面对这一连串华丽的光环,雷军自己却很失落。他觉得他还没有真正为理想付出什么。一毕业他就义无反顾地来到北京,为了一个说不清的念头而飞蛾扑火。他青年有为,却心犹不甘。
曾经有一位金山员工问过雷军这样一个问题:“你会离开金山吗?”当时雷军拍着胸脯向这位员工保证说:“我怎么会离开金山呢?金山是一个我永远都离不开的地方啊!”后来,雷军在很多场合讲过这样的话,可就这句话听得两耳生茧的时候,雷军却离开了,在金山公认最成功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雷军在辞职信上写下了“壮志不改,雄心犹在”。
他投资大成,却郁郁寡欢。
2008年12月10日,雷军在北京燕山酒店对面的酒廊咖啡馆宴请宾客,庆祝自己40岁生日。那天到场的,在互联网行业内个个都是大名鼎鼎,有雷军的老部下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多玩网CEO李学凌,多玩网CTO赵剑,乐淘网CEO乐胜。这场原本充满欢乐的会餐,很快被雷军的情绪染成了一片悲观。在离开金山一年多的时间里,雷军这位曾经的职业经理人变身成为一名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大获成功的他却一点儿都开心不起来。如果仅仅从名气,或者金钱的角度上来说,雷军实在算不上一个失意的人。作为金山公司的CEO,雷军少年成名,早早地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可谓声名显赫。金钱方面则更不消说,早在2004年,卓越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被亚马逊收购时,雷军就获利上亿元,金山公司上市后,他的财富更是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2008年,先后投资的拉卡拉、我有网、多看、乐讯、优视科技、凡客诚品更是让他的财富如雪球般地越滚越大,而且只要他愿意,这个名单会变得越来越长,可这一切并不是雷军想要的生活。
他创业成功,却说差很远。
40岁,雷军选择重新开始。是发烧膜拜也好,是口水漫天也好,是毁誉参半也好,是爱恨交加也罢。小米手机问世以来,这一切伴随一路的软性情感纷争,让观战者难以定论。但一年以来,在智能手机普及的这场战役中,小米自己给出了两个硬数字:一代手机销量超过350万部,公司估值逾40亿元人民币。
小米很成功了。可是,雷军说,“我们今天还谈不上成功,小米要想成功的话,还要花上好几年时间做产品才行。”
别人眼中的成功,在雷军看来都不算成功。他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超越自己。过去,在他内心深处,总有无法企及的高度。只有这个高度达到了,他才会由衷地发出一声长笑。
除了雷军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超越自己,实现价值的事例。
有一个年仅17岁的美国高中生汤姆生,假日在父亲的农场干活时,不慎被机器绞断了双臂。然而他强忍疼痛,跑到200多米远的电话处,用牙齿咬住铅笔拨通了一家医院的电话。医生到来时,他异常冷静地嘱咐医生,别忘了带上他那两只断臂。最后,经过治疗,汤姆的双臂又完好如初。
十指连心,更何况断了两只手臂,而小汤姆生却能忍住剧痛,冷静地自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无疑,这是一种求生的愿望。正是对生活的抗争精神使他没被突如其来的不幸吓倒,表现出一种不屈服于现状的精神,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位牧师正在为布道词伤脑筋,他的太太出去买东西了,外面下着雨,小儿子又烦躁不安,无事可做。后来他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顺手翻一翻,看到一张色彩鲜丽的巨幅图画,那是一张世界地图。于是他把这一页撕下来,撕成小片,丢到客厅地板上说:“强尼,你把它拼起来,我就给你两毛五分钱。”牧师心想他至少会忙上半天,谁知不到十分钟,他书房就响起了敲门声,他儿子已经拼好了。牧师真是惊讶万分,强尼居然这么快就拼好了。每一片纸头都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整张地图又恢复了原状。
“儿子啊,怎么这么快就拼好啦?”牧师问。
“噢,”强尼说:“很简单呀!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图画。我先把一张纸放在下面,把人的图画放在上面拼起来,再放一张纸在拼好的图上面,然后翻过来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拼得对,地图也该拼得对才是。”牧师忍不住笑起来,给他一个两毛五分的镍币。“你把明天讲到的题也给我。”他说,“假使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这个故事意义非常深刻: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则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即如果你是对的,则你的世界也是对的。你认为你行,则你就能发挥潜能,你就能成功。换句话说,只要你有信念,你就能发挥出你的潜能。
安东尼·罗宾说得好,对潜能的强烈信念是世界上最强的力量之一。
12岁的牧羊女贞德就相信自己能够率领法国军队抵抗英国。她的信念如此强烈,17岁时她到查理王子面前说明她的信念,查理王子被她说服了,给了她一套盔甲和一支军队。贞德领导法军打败了向来未曾失败的英军。
让我们再重复一遍,对潜能的强烈信念是世上最强的力量之一,不论情况多恶劣,障碍多难克服,你的信念都会告诉你,其中必有解决之道。你的盔甲可能是听诊器、打字机或是麦克风;你的宝剑可能是耐心、不自私或者永不懈怠的态度。
成功是由一群平凡的人以不平凡的决心达到的,但这并不简单,有价值的成就通常都不容易取得。一位心理学家说,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对潜能产生强烈信念。
威伯福斯就是一位对潜能有着强烈信念的人。英国政治家威伯福斯厌恶自己矮小,名作家威斯韦尔有一次去听威伯福斯演讲,事后对人说:“我看他在台上真是小不点儿,但是听他演说,越说似乎人越大,到后来竟成了巨人。”这奇矮的人终身病弱,医生叫他吸鸦片烟以维持生命,历时20年,他却有本领不增加每日吸食的剂量。他反对奴隶贸易,英国废止奴隶贸易制度多半是他的功劳。
历史上最激励人的成功事迹,多半是身有缺陷或境遇困难,但仍勇往直前的人谱写的。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有一次在巴黎举行演奏会,一曲未终,一根弦突然断掉。他不动声色,继续用三根弦奏完全曲目。事实上,这就是人生——只要你对潜能有强烈的信念,就能用其余三根弦奏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