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邦尼起家(1 / 1)

破译孙子兵法 孙颢 1255 字 5天前

一个人经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倒下。只要不倒下继续奋斗,就有重新站起来的可能。

美国新一代石油大亨邦尼一生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因为他是从一名乡村报童终成拥有30亿美元家产的超级富豪的。

1928年,邦尼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荷顿威尔镇。从12岁起,他像大多数美国少年一样,开始靠打零工来赚取零用钱,他给人送报,并给报社做钟点工。

1949年,邦尼转入俄克拉荷马大学,主修地质学,并于1951年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他没有成为地质学家,而是进入菲纳斯石油公司当了一名职员。

1954年,邦尼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竭力挽留他,但他去意已定。

邦尼先找到一位独立的石油商爱德华,向他吐露了自己的想法。爱德华很喜欢这个年轻又聪明的地质学家,有意要帮助他。

邦尼用自己的银行储蓄,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下一辆福特牌客货两用车。白天,车厢作为他的私人办公室,晚上就成了宿舍。每天一早他开着车出去工作,到处接洽生意。饿了,买块汉堡包,就着汽水当饭;困了,伏在方向盘上打个盹。这种劳累,远远超过他在菲纳斯公司的工作量。

没有帮手,邦尼就一人身兼数职,连文件往来和打字这样的事也得自己动手。他的公司周转快、成本低,收费当然也低廉。而且办事又迅速又可靠,因此,获得同行们的器重,营业额逐日增加,很多大公司都委托邦尼代办合约转让事宜。他介绍的买卖,平均每宗就可以赚1000美元,业务发展大大超过预定目标,原定只钻3口油井,实际却一口气钻了7口。虽然当年美国石油业处于低谷,受中东廉价销售石油的影响,每桶油仅值3美元,邦尼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赚了1万多美元,比他在菲纳斯公司工作一年的工资还要多几倍。

随着业务的增加,工作量的日益加大,邦尼决定扩大他的一人公司规模。

1956年9月,邦尼和约翰·奥伯恩、麦卡特组成一个新公司——石油发展机构。

石油发展机构的资金由邦尼投资50%,麦卡特和约翰·奥伯恩各占投资额的25%。此外,他俩还借给公司10万美元,由邦尼在5年内连本带利一并归还,否则公司由这两位股东接管。

公司开业后,邦尼任董事经理。他雇了两名优秀的助手:一个是初任公司秘书的施拉芙小姐,后来被提升为经理;另一个是后来任加拿大卡加里分公司经理的罗顿。这两个人都非常熟悉石油业这一行,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有了助手,他大力宣传,广开财路,以种种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界大亨投资钻井采油。他向他们保证:(1)三年内就能收回成本;(2)以油井为单位,赚钱即可分红;(3)优先偿还投资款项。这些条件大大吸引了各路投资者。

1958年3月,公司提出开发16口油井的计划,立即就有51名投资者参加,集资达50万美元。一年以后,16口井中除7口井是干井外,8口井开始生产石油气,1口井可供开采石油。这一年的生产总值达225万美元,超过投资基金的4倍。公司和投资者都赚钱了。

他们趁热打铁,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马沙利斯计划,以医生马沙利斯为主,准备开发13口油井,集资47.5万美元。结果,又一次大获成功,13口油井中仅有4口干井,全年生产总值达300万美元。邦尼的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邦尼的事业也不例外。

前两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雄心大增,他迫切地想大干一番。1959年,一项新的开采计划又匆匆上马。由于判断失误,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历时4个月所钻的油井全部是干井,整整损失了50万美元。

这一沉重打击,使公司业务开始跌入低谷,不得不大量削减人员,最少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可是,邦尼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不停地奔波,积极寻找机会,寻找理想的采油点,以图东山再起。

可是,邦尼的努力一次次遭到失败,在整整3年中,看不见一点起色。就在邦尼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机会姗姗而来。1962年,邦尼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郡发现了一块满意的油田,可钻98口油井,每天可保证产油60桶。这时,公司财务状况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了,邦尼只好以每口井4万美元的价格批给投资者。尽管这样,还是赚了75万美元,还清了债务。职工人数又增加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股东麦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赚了钱,就想独占公司经营权。他假称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求退股和还清他的债务,否则便要全盘接管。

邦尼及时识破了麦卡特的诡计,与他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分期付款、每期5万美元的形式来还清他索取的35万美元高价,条件是让麦卡特退出公司。麦卡特只得同意了。

邦尼将“石油发展机构”改名为“麦沙石油公司”,准备向华尔街进军。

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上市集资,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150万美元,纯利43万美元。接着,又展开收购活动,收购了吉尔逊石油公司。

1967年,麦沙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价值35美元,而在3年前,每股的价格仅为6美元。

麦沙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人们普遍认为这支石油股票有增值潜力,纷纷买进。

1969年,邦尼又开始另一项收购活动:收购得克萨斯州的赫高顿石油公司。麦沙石油公司发行每股价值约8美元的新股来交换赫高顿股票,并向愿意交换者赠送认购凭证,在未来的5年内可认购麦沙股票。这一着棋果然走得很妙,年内收购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邦尼在华尔街的风云变幻中接连获胜。1971年,他的私人财产大约有1000万美元。

从1973年起,阿拉伯世界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油价逐渐上涨,每桶石油从3美元涨到13美元,1979年涨到35美元,1981年则高达180美元。麦沙石油公司的利润也扶摇直上,日渐看好,成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达20亿美元。

1982年12月,邦尼一生中最大的收购开始了,目标是当时美国排名第六的海湾石油公司。收购行动历时半年,成交价132亿美元。紧接着,邦尼得到华尔街的支持后,又收购了当年他在那里做过小职员的菲纳斯石油公司。

在美国,石油大亨不少。但像邦尼一样,屡败屡战,白手起家者却绝无仅有。邦尼以超人的毅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