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有一种情怀叫感恩(1 / 1)

一生三舍 孙郡锴 9906 字 1天前

1.感恩是一种像施恩一样高贵的品德

古人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似乎并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永远对别人深怀戒心,不敢也不肯去帮助别人,如果有人对他施以援助,他们又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因为对方一定另有所图。

这种狭隘自私的观念使得当今社会似乎越来越冷漠,如果有人不幸遇上了什么困难,好像就只有坐以待毙。因为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愈发孤立、自私,美好的事物不能长久,所谓的幸福似乎只有在童话里才会出现。

据报载,一个年轻人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救出了六名落水者,当他精疲力尽地瘫倒在岸上时,围观的人没有一个对他伸出援手,而被救的六名落水者也没有一个上前对他说一句“谢谢”,其中一个少女披着他的外套悄悄溜走了。这个年轻人对记者说:“的确很失望……我并不想让他们报答我什么,事实上我救人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可是他们这样冷漠,让我很伤心。”记者问他,下次碰到类似的事还会不会挺身而出。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脸上露出难以言喻的苦笑,叹息说:“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常言道:“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人恩典而不知回报是极不道德的,但是现在却常常有人把这当成是极为自然的事。

《羊城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

在深圳有一位杰出的志愿者叫丛飞,多年以来,他倾其所有资助贫困学生、残疾人、孤儿等达178人。当丛飞得了胃癌晚期时,他连给自己治病的钱都没有,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后悔把自己的钱都捐助给了别人。可是,那些受过他资助的人又是如何做的呢?其中有几个人已经在深圳工作了,但是他们中竟没有一个人来探望病**的丛飞。

读者辗转找到了其中一名受助者小雪,当记者问她是否接受过丛飞的资助时,小雪连忙说:“那是他自愿的,他有他的想法,我从来没有强迫他。”记者问:“那你觉得他资助你有什么想法?”小雪说:“至于有什么想法,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都是有所图的,有人图名,有人图利,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

当记者再问她是否想过要帮助丛飞,她表示自己每月工资不过三四千元,又有弟弟妹妹在上学,所以没有能力帮丛飞。“再说,他也从来没向我提过这个要求。”而且她也不打算去看望一下丛飞,因为:“我现在很忙,真的没有时间。”

报道中还提到另一名同样接受过丛飞资助的李某,他现在已成为了大学老师,当他知道记者在报道丛飞时提到过自己,马上给丛飞打电话,要求他将网上涉及到自己的东西全部删除。记者问他原因,他说怕学生知道了会很没面子,而且希望永远不再提起这段往事。

相信有很多人在看到这篇报道时都会心生寒意:善意的资助被当成另有所图;接受资助的事被人知道了会没面子?丛飞能图什么?图钱,钱都捐给别人了,自己连看病的钱都没有;图名,帮一两个人已足够出名,有必要长期坚持甚至借钱去帮助上百名陌生人吗?受人资助成了人生履历上的污点,被人知道会没面子?那么知恩不报就很有面子?连这种起码的道德良知都不具备的人怎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或许还有人在看这篇报道时暗暗嘲笑丛飞的傻,有什么必要去帮一些不知感恩的自私的人呢?也许还有人因此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像丛飞那样做,帮了人反而还被当成心怀不轨。

但是这些人里又有多少在同样做着自私、没有礼貌的事呢?在公车站牌下等车的时候,常常会有问路的人,他们往往会很客气地提出问题,在得到答案之后闭紧嘴巴,有一位女士某次终于忍不住向那个问完路就掉头离开的人大声说:“不用谢!”

“谢谢”这两个字就那么难以出口吗?妈妈们常会教育小孩,接受别人的帮助和给予时要道谢,可自己又有没有以身作则呢?

英国约翰逊博士说过:“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

耶稣曾在一个下午让十个瘫痪的人能起立行走,但是有几个回来感谢他呢?只有一个。如果你送给亲戚100万美元,他应该会感谢你吧?可是没有,事实上那位亲戚正在诅咒已经去世的安德鲁·卡耐基,因为卡耐基遗留了三亿多美元的慈善基金——却只给了他100万美元。

看吧,连100万美元都换不回一句感谢,我们何必奢求呢?如果偶尔得到了别人的感谢,那是惊喜,如果得不到也不用难过,潇洒一点把这件事忘记吧。

但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别人的帮助,同时以一颗感恩的心再去帮助别人。因为我们并不想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像他们一样自私、冷漠,如果想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快乐,就要享受付出的快乐,并记得感恩。

记住,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是需要你的帮助的,而且也有人会不计回报地来帮助你。如果你能做到“行善莫念,受恩回报”,那么你也一定能忘却生活中的不如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自己为中心传递一个温情的气场。

2.人生的第一件事:对父母感恩

有很多人或许会把别人对他的好牢记在心,并且努力报答,可是却对父母的爱无动于衷,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有人对别人都很宽容、理解,却偏偏对亲人严苛、冷淡。其实,每天都在对我们付出爱,并且从不索取回报的,不就是这些被我们忽略的人吗?

那晚,小丽离家出走了,身上一分钱也没带,起因就是和妈妈吵架,妈妈在恼怒中叫她再也别回去。

走了一段路子,小丽肚子饿了,她看见街边有一个卖馄饨的摊子,香气不断飘过来,她的肚子开始咕噜噜地叫。真的好想吃啊,可是,她没有钱!

不知不觉,小丽在那里呆呆地站了半天,卖馄饨的老人就问她:“小姑娘,来碗馄饨吧?”

小丽忙摇摇头,红着脸说:“我……我没带钱。”

老人热情地说:“没关系,我请你吃。”他给小丽煮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小丽吃了几口,忍不住掉下泪来。

“小姑娘,你怎么了?”老人问她。

小丽擦擦眼泪,说:“没什么,我只是很感谢您。我们又不认识,您都对我这么好,还请我吃东西,可是……我妈妈,她发脾气赶我出来,还叫我再也不要回去!您是陌生人都还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却对我这么绝情!”

老人听了,和气地道:“小姑娘,我只是给你煮一碗馄饨,你就这样感谢我,那你的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为什么还要和她吵架?为什么还因为她的一句气话就跑出来呢?”

小丽一下愣住了,半天才期期艾艾地说:“妈妈给我做饭……那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这还用感谢?”

老人说:“连自己的妈妈都不感谢,还能感激谁呢?别忘了,是她把你带到人世的,也是她把你抚养长大的。如果你的妈妈把这十几年为你做的饭都施舍给乞丐,你说她该赢得多少感谢?”

小丽想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回家,半路上她看到母亲正在着急地向每一个路人询问:“请问你有没有见过我的女儿?她穿红色的上衣……”小丽的泪水一下夺眶而出,跑过去抱住母亲,叫道:“妈妈,对不起,我错了!”

亲情是这世间最无私的情感,当我们还在母亲的子宫里时,父母的爱就已经给予我们了。亲情无时无刻不在,但却经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甚至遗忘。我们享受着父母辛勤工作换来的金钱,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却还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和他们闹别扭,对他们抱怨。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恐怕只有当我们自己也为人父母时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有多么伟大吧。

有一位企业家说:“我从不和那些不孝顺父母的人打交道——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又怎么会对别人好呢?”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不懂得孝敬父母,只知道索取。有位大学生为了和同学攀比,不断向远在农村的父母要钱去买奢侈品,爱子心切的父母只得借钱甚至卖血供儿子挥霍。而那位大学生在花着父母卖血得来的钱时,不仅丝毫不觉得惭愧,还埋怨父母给的钱太少。

这样的案例已经不能算是罕见了,究其原因,做父母的也要负起很大责任。他们没有教育好孩子,没有让他们养成感恩的心态,只一味地溺爱,恨不得把世上一切最美好的都给孩子。但结果只能是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付出,一旦索取未果甚至会极度仇恨父母。

这些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们生活的世界只有自私这一条法规,而一个自私的人又怎么可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呢?

为人父母者,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不过分溺爱孩子,教给他感恩与施予的重要性,随着孩子的成长,人格越来越完善,他对生活的接受度和对幸福的体验也会更高。

那是在洛杉矶郊县的一个早晨,戴尔正在一所旅馆大堂的餐厅里就餐,他看见有三个黑人孩子,正趴在餐桌上写着什么。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年纪最大的孩子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

他那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戴尔十分疑惑。这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戴尔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

“给妈妈。”

戴尔更加好奇。

“为什么?”戴尔又问道。

“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

哪有每天都给妈妈写感谢信的?戴尔感到困惑不已。他凑过去看他们写的信。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句子。

戴尔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是记录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而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

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感恩,但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都自然而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谁的大恩大德,但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的道德情操。

因为懂得对父母感恩,对身边的一草一木感恩,所以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3.感恩可以擦去心灵上的尘垢

难以想象一个内心充满了怨恨、冷漠、自私和怀疑的人,可以看到生活中的那片彩虹。这些负面的东西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他们看不见身边盛开的玫瑰;会蒙蔽人的双耳,让他们听不见夜莺的歌唱;会蒙蔽人的心灵,让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馈赠和幸福。

迎着11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戴安娜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今年,就在她怀孕四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意外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生命,现在她的丈夫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有什么可感恩呢?感谢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司机?还感谢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或是感谢那个解雇了我丈夫的老板?”戴安娜困惑地想着,但感恩节总是要过的。

“我想订花……”戴安娜犹豫着说。“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意的花吧?”

“不!”戴安娜脱口而出,“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的,我不知道有什么值得我表达感激的。”

“我不知道什么花对您最合适了。”店员微笑着说。

戴安娜大感惊讶。这时,又有一位女士进来了。“嗨,芭芭拉,我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向她打着招呼。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工作间里。没过多,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又长又多刺的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连一花也没有。

戴安娜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戴安娜忍不住开口了,有点结结巴巴,“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的特别奉,我把它叫做感恩节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

戴安娜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三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在困境之中;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手术。而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戴安娜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好东西。但是,这次的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都在享受着生活中‘花朵’,但是,荆棘使我明白了上帝的安慰是多么的美好。你知道?圣经上说,当我们受苦的时候,上帝就安慰我们,借着上帝的安,我们也学会了安慰别人。”

戴安娜屏住呼吸思索着眼前这位店员的话,犹豫地说:“说句心里,我不想要什么安慰,因为我失去了我的孩子,我的丈夫也失去了工,我对上帝感到生气。”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得更加美丽。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戴安娜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那十二根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戴安娜一张卡,上面写着:

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当生活赐予你灾难时,请把它当做是衬托玫瑰的荆棘,正因为有了它们,当幸福降临时才会更加珍惜。面对痛苦,我们仍然要感恩——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幸福。生命是这样短暂,生活里也总是有快乐也有痛苦,是想让快乐多一些还是痛苦多一些?全归你自己选择。

4.感恩之心会帮助你选择正确的那一方

有一个小男孩,他的背上有两道因手术而留下的伤疤。这两道伤疤就像是两道暗红色的裂痕,从他的肩胛骨一直延伸到腰部,上面布满了扭曲的红色肌肉。

体育课上,小孩子们高兴地脱下制服,换上运动服时,有一个小孩看见了男孩背上的伤疤,就惊叫起来:“好可怕啊!”大家都围过来看,七嘴八舌地说:“他背上长了两只大虫!”

“真恐怖!”“怪物!”“好恶心!”……

一旁的女老师很惊慌,她知道天真的小朋友们无心说出的话最伤人,她担心那个小男孩因此而自卑,可是一时之间她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帮他。出乎她意料的是,小男孩并没有哭,而是骄傲地说:“你们懂什么,我妈妈说这是上帝的恩赐!”

大家都愣住了,连女老师也好奇地想听他说什么。

小男孩说:“我妈妈说,每个小孩都是上帝送到人间来的天使。有的小孩变成天使时,很快就把翅膀脱掉了,有的小天使动作慢——就像我这样的,来不及脱下翅膀,结果在变成小孩的时候就会留下这两道痕迹喔。”

小朋友们都张大了嘴巴,有一个小孩说:“你骗人!”

小男孩说:“我没有!我妈妈是这样说的!她还说我要感谢这两道痕迹,因为是它们带我到妈妈这里来的,要不是它们,我就见不到妈妈啦!”

尽管明知小男孩背上的伤疤是因为手术而留下的,但是女老师还是被这个美丽的故事给打动了,她微笑着给小男孩作证:“是的,每个小孩都是小天使变的。快看看,你们有没有人的翅膀和他一样,没有完全脱掉的?”

于是小朋友们都七手八脚地检查对方的后背,可是谁也没有这样的伤疤。他们都对那小男孩羡慕极了,还争着要摸一下他的翅膀,完全忘记了要取笑他。

女老师不禁感叹,那是一个多么睿智的母亲,用这样美好的故事维护孩子脆弱的自尊,又教给他感恩的道理。

——感谢那两道伤疤,因为是它们带小男孩见到了妈妈。

我们在红尘俗世里跌跌撞撞,心里有多少伤痕?我们可曾想过要感谢它?

只怕大多数人都对这些伤口咬牙切齿,希望它们从来没有出现过。可是,这些伤口也同样是生活的恩赐,用感恩之心去看待它们,那么所遭受的挫折都是前进的动力,所有的痛苦都是成全,所有的不公都是际遇。只要你愿意,这些伤口都是让你飞翔的天使的翅膀。

反之,如果你任由伤口在心中横亘、溃烂,那就是选择了下坠——这不是生活的错,而是因为堕落远比飞翔更容易,是你自己让负面的力量成为自己的羁绊。

1921年,路易斯·劳斯出任某监狱的监狱长,那是当时最难管理的监。可是20年后劳斯退休时,该监狱却成为一所提倡人道主义的机构。

当劳斯被问及该监狱改观的原因时,他说:“这归功于我已去世的妻子凯瑟琳,她就埋葬在监狱外面。”

凯瑟琳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当劳斯成为监狱长时,每个人都警告她千万不踏进监狱,但这些话拦不住凯瑟琳!第一次举办监狱篮球赛时,她带着三个爱的孩子走进体育馆,与服刑人员坐在一起。

她说:“我要与丈夫一道关照这些人,我相信他们也会关照我,我不必担心什么!”

一名被定有谋杀罪的犯人瞎了双眼,凯瑟琳知道后便前去看望。

她握住他的手问:“你学过点字阅读法吗?”

“什么是点字阅读法?”他问。

于是她教他阅读。多年以后,这人每逢想起她的爱心还会流泪。

凯瑟琳在狱中遇到一个聋哑人,结果她为了与他交流自己到学校去学习手语。

许多犯人说她是圣母玛丽亚的化身。在1921~1937年之间,她经常造访,并且帮助那些服刑的监狱犯人。

后来,她在一起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第二天,消息立刻传遍了监狱,大家都知道出事了。

接下来的一天,她的遗体被放在棺里运回家,她家距离监狱三四里路。当监狱长早晨散步时惊愕地发现,一大群最凶悍、看来最冷酷的囚犯,竟齐集在监狱大门口。

他走近去看,他们的脸上竟带着悲哀和难过的眼泪。他知道这些人敬爱瑟琳,于是转身对他们说:“好了,各位,你们可以去,只要今晚记得来报到!”然后他打开监狱大门,让一大队囚犯走出去,在没有守卫的情形下,走三四里去看凯瑟琳最后一面。

结果,当晚每一位囚犯都回来报到。无一例外!

凯瑟琳给予犯人们尊重,她的善行温暖了他们冰冷的心,拂去了他们心灵上的蒙尘,而他们回报给凯瑟琳的是一颗感恩的心。

每个人都有一颗钻石,只不过有的被欲望、烦恼、贪婪、仇恨、自私等蒙蔽了,而感恩无疑可以擦去这些浮尘,还给生活一个最真挚的灵魂。

无论生活给我们的是荆刺还是伤痕,我们都应怀以感恩之心,只有如此,荆刺才会变成玫瑰,伤疤才会变成翅膀。

5.感恩可以停止无益的忧虑

一个忧心忡忡的人,看到鲜花时先会想到它枝干上的荆刺,看到明月时便会担忧乌云会遮挡住月光,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时又会忧虑他长大了变成罪犯。结果,他错过花朵盛开时的美丽,错过欣赏月光下的朦胧美景,错过享受孩子最无邪的那段时光。

忧虑,让生活匆促而过,却什么美好都未曾体验。

居住在弗尼亚州的斯科特说:

“有一段时间我快要崩溃了。我担心每一件事,我担心自己太瘦,担心自己掉头发,担心永远没钱成家,我怕失去我想娶的女友,我担心过得不够好,我担心别人对我的印象。我忧虑,因为怕己得了胃溃疡不能再工作,不得不辞职。我在自己内心不断施加力,像个没有安全阀的压力锅。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只有爆发,如果你精神崩溃过……希望你永远没有过,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痛可以与心理痛苦相提并论。”

“我的情况极为严重,甚至没办法与家人沟通。我无法控制自的思绪。我内心充满恐惧和忧虑,一点点小声音都能令我惊跳起来。我避所有的人。无缘无故的,我就会号啕痛哭一场。”

“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煎熬,我觉得所有的人都遗弃了我——甚至包括上帝。我甚至想投河了此余生。”

“后来我决定到佛罗里达州去,希望换个环境会有所帮助。当上火车之前,我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告诉我到了那里才能打开来。我到迈阿密去找工作,不过没找到。于是我就成天在海滩消时间,这下有更多的时间去忧虑了,我实在比在家里的时候还惨。我打开信封看看爸爸说些什。信上写着:‘孩子,你已离家1500英里,不过并没有什么改,对吗?我知道,因为你把你的烦恼带去了,那烦恼就是你自己。你的身心都健全,打败你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种状况,而是你对这状况的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当你想通了一点,孩子,就回家来吧!因为你必已痊愈。’”

“爸爸这封信把我搞火了,我希望得到的是同情,不是任何指。我气得当下就决定绝不再回家。当晚我在迈阿密街头晃**时,经过一座教堂,里面正在做弥撒。反正无处可去,我就进去了,正到有人念道:‘战胜自己的心灵比攻占一个城市还要伟大。’我坐天主的圣殿里,听着跟我父亲信上所写的同样的道理——这些力终于扫除了我心中的一些困扰。这一生我第一次神清气明,我发自己愚不可及。我开始郑重地反思自己,那让我精神崩溃的事真值得忧虑吗?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我错过了生命里多少幸福啊?”

“我有多久没有感谢别人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了?我实在是太愚蠢了!”

“认清自己,使我吃了一惊,原来我一直想改变个世界及其中的每一个人——其实唯一需要改变的只是我的想罢了。我只是需要去感恩就可以解决我的苦恼。”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一周后,我找到了工,四个月后,我娶了那位我一直害怕失去的女友。现在我们有三个孩子的快乐家庭,在物质与精神双方面,我都受到眷顾。”

“精神状态不佳的那段时间,我担任晚班工头,带领只有十几个人的部门。现在,我在卡通公司任职主管,辖下有500多位员工。人越来越富足,我知道自己更能掌握人生的真谛。即使有时会有一不安的情绪(像每个人一样),我会告诉自己要向生活感恩,要感谢它赐予我的幸福和苦难,于是又能平安无事。”

“我很庆幸有过崩溃的经验,因为那次的痛苦使我发感恩的力量比身或心的力量都巨大很多。”

“我现在知道我父亲是正确的,因为他说使我受苦的并非情况本身,而是我对情况的想法。而感恩可以改变我习惯性的忧虑,一旦我向生活表示感激时,就没有精力再为琐事而忧虑了。一旦我真正体到这一点,我就治愈了,而且永不再犯。”

感恩如同辐射,是暗室里烛光的那一点源头,将光明从此扩散,引发人们自身的能量,驱走忧虑的黑暗。

美国飞行家雷肯贝克曾在太平洋漂流了21天,有人问他从那次经验中得到的最大教训是什么。他回答:“那次经验给我的最大教训是,只要有足够的饮水与食物,你就不该再有任何抱怨。”

我们应该把“感恩”这两个字深深镌刻在心里——想想所有我们应该感谢的事,并真正感谢。

著有《我要看》一书的作者达尔,是一位失明了近50年的妇人,她写道:“我仅的一只眼上布满了斑点,所有的视力只靠左侧一点点小孔。我书时,必须把书举到脸面前,并尽可能靠近我左眼左侧的仅存力区域。”

但是达尔并没有因此让自己陷入忧虑之中,她并不打算接受怜悯,也不想享受特别的待遇。小时候,她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可是看不到任何记号,等到其他小朋友回家了,她才趴在地上辨识那些记号。她把地上划的线完全熟记,成了玩儿这个游戏的佼佼者。她在家自修,拿着放大字体的书,靠近脸,近得睫毛都刷得到书页。达尔没有因为视力差而放弃学习,她修了两个学位:明尼苏达大学学士及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

她开始的时候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小村庄上教书,到后来却成为南达科州一个学院的新闻文学教授。她在当地任教13年,并常在妇女乐部演讲,上电台节目谈书籍与作者。她在书中说:“在我内心深,始终不能祛除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克服这一点,我只有对人采取感恩的态度,让自己学会每天都开心地生活。”

1943年,她已经52岁,却发生了一个奇迹:极富盛名的梅育医的一项手术,使她恢复了比以前好40倍的视力。

一个全新的令人振奋的世界展现在达尔的眼前,即使在水槽边洗对她来说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她写道:“我开始玩弄碟子上的泡,我用手指揽起一个肥皂泡泡,对着光看,我看到了缩小的彩虹的色彩幻影。”

从水槽上方厨房的窗口望出去,她看到的是:“振动着灰黑色的翅膀飞过积雪的一只麻雀。”

能有幸亲眼见到肥皂泡与麻雀,促使她以下面一句话作为这本书的结束:“亲爱的上帝,我不禁低语,我们的上帝,我感谢你,我感谢你。”

想想看!达尔为了能在洗碗时看到泡沫的色彩,看到飞越雪地的麻雀,衷心地感谢上帝!

我们一直生活在美妙的世界中,却瞎得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不知珍惜享受,更不知道要感谢这一切。

想要拥有一个崭新的人生,我们就应该学会感谢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而不是盘算自己的烦恼。

忧虑不能解决问题,却会让我们错过生活的美好。事实上,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只有10%是有问题的,另外90%都很顺利。如果想生活得快乐,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90%的好事上,不去关注那10%就行了。如果我们想要烦恼,没有希望,那只要忽略那90%,全神贯注去注意那10%就行了。

感恩可以让你的注意力从那10%转移到另外的90%上,从而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能有余暇去体验生活,让自己生活得更有质量。

6.善行可以让你生活得更有层次

富兰克林说:“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

就像水满了要溢出来,当我们满怀感激的时候便也忍不住要把这份快乐分享给别人。当我们想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不仅没有时间再去想自己的烦恼,而且还会因为帮助别人而获得高层次的享受。

吕普博士瘫痪在床已经20多年了,但是他生活得既充实又快乐,他遵循威尔士王子的誓言:“我服务大众。”他收集了许多瘫痪病人的地址,然后给他们写鼓励的信,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感谢自己所拥有的。后来,他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组织了一个瘫痪者写信俱乐部,让大家写信给其他患者。那些人发现,当自己在鼓励别人从病痛的折磨中恢复生活的勇气时,自己也同样获得了力量。现在,这个组织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

吕普博士平均一年要写1400封信,给千万同病相怜的人带来欢乐。

为什么一个瘫痪多年的人还能这样善用人生?因为吕普博士懂得感恩,他因此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他深切体会到为别人服务可以为自己带来真正的欢乐。而他也正是用这个办法帮助那些瘫痪病人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与幸福。

有人抱怨社会的冷漠,但是社会不正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吗?虽然不能期望每个人都心存感激乐于助人,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根据“蝴蝶效应”的理论,一只蝴蝶在纽约扇动一下翅膀都会引发太平洋上的飓风,那我们的善行又会带来多少快乐啊!

纽约的蒙思太太说在五年前的12月里,她陷入自怜与悲伤的低潮,过了几年快乐的婚姻生活后,她失去了她的先生。她和丈夫是如此恩爱,丈夫不幸去世的事对她而言如同世界末日。越接近圣诞节,她越恐惧它的来临。朋友们都来邀她去他们家,可是她不想,她知道她在任何一家都会触景生情的,于是蒙思太太婉拒了他们的好意。圣诞夜那天,蒙思太太下午3点离开办公室,在第五大道漫无目的地闲逛,希望能赶走自怜与忧郁的情绪。街上满是欢乐的人们——令人不得不忆起逝去的快乐年华。她不敢想象自己得回到孤独空洞的公寓。她一片茫然,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忍不住的眼泪夺眶而出。在伤感之中,蒙思太太随便坐上一辆公车,到了终点站。那是个连地名也不知道的安静和平的小地方。在等车回去的时候,她随便逛了逛住宅区的街道。她经过一座教堂,里面传出优美的“平安夜”的乐声,蒙思太太走进去,里面没有别人,只有一位风琴手。她静静地坐在教友席上,圣诞树的装饰灯美极了。美妙的音乐——加上她一天都没吃东西——慢慢地她睡着了。

醒来时,她看到前面有两个小孩,显然是进来看树的。其中一个小女孩指着她说:“她不会是圣诞老人带来的?”他们穿得很破,蒙思太太问他们父母在哪?他们说他们有父母。这两位小孤儿的情况比她还糟多了,蒙思太太觉得自己很惭愧。她带他们看圣诞树,又带他们去小店买了点儿零食、糖果及小礼物。她的孤独感奇迹似的消失了。这两位孤儿让蒙思太太个月以来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关心与忘我。她跟他们聊天,发现自己是何等幸运。她感谢上天,自己儿时的诞过得多么开心,充满双亲的爱与关照。这两个小孩带给她的经验告诉自己,要使自己开心,只有先使别人开心。

快乐是具有传染力的,通过施予,才能获得。因为帮助别人、爱别人,蒙思太太克服了忧虑、悲伤与自怜,而有重生的感觉。

叶慈太太也同样因为帮助别人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叶慈太太是一位小说家,故事发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天早晨。叶慈太太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来都躺在**不能动,一天得在**度过22个小时,最长的旅程是由房间走到花园去做日光浴。即使那样,也还得依靠女佣的扶持才能走动。当年她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都得卧床度过了。她说:

“如果不是日军来轰炸珍珠港,我永远都不能再真正生活。”

“发生轰炸时,一切都陷入混乱。一颗炸弹落在我家附近,震我跌下了床。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的家人到学校去避难。”

“红十字会的人知道我床旁有个话,问我是否愿意帮忙做联络中心。于是我记录那些海军、陆军的小现在住在哪里,红十字会的人会叫那些先生们打电话来我这里他们的眷属。”

“很快,我发现我先生是安全的。于是,我努力为那些不知先生死的太太们打气,也安慰那些寡妇们——好多太太都在这场轰炸中失去了丈。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计2117位,另有960位失踪。”

“开始的时候,我还躺在**接听电话,后来,我坐在**。最后,我越来越忙,忘了自己的毛病,我开始下床坐到桌边。”

“因为帮助那些比我情况还惨的人,使我完全忘了自己,我再也不用在**了,除了每晚睡觉的八个小时。我发现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珠港,我可能下半辈子都是个废人。我躺在**很舒服,我总是消极地等待,现在我才知道当时潜意识里我已失去了复元的意志。”

“空袭珍珠港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大惨剧,但对我个人而言,却是重要的一件好事。这个危机让我找到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拥有的力,它迫使我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它也给了我一活下去的重要理由,我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或照顾自己。我能的就是感谢上帝让我还活着,然后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那么多人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如果生活有些不如意,他们就埋怨所有的人,包括他们自己。有人会说:“我又没碰见孤儿,又没遇上空袭,我的生活无比乏味,什么特别的事都没发生过,这让我怎么去帮助别人?我有什么理由去帮助他们?怎么就没人来帮帮我呢?”

可是,除非你离群索居,否则你每天总不免要和别人接触,且不说那些陌生人吧,就是你的家人和同事,你有没有想过去感谢并帮助他们吗?你有没有感谢母亲为你洗衣做饭,并心甘情愿地为她揉一揉僵硬的肩膀?你有没有感谢同事帮你倒了杯水,而主动去关心一下他的胃病是否痊愈?

注意,这些事你或许都做了,可是做的时候是以感恩之心去做的吗?是毫不勉强去做的吗?如果不是,那你又怎么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呢?

波斯宗教家左罗亚斯托说:“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它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与快乐。”

很多年以前,有两个贫穷的大学生,为了赚取生活费与学费,他们想到一个赚钱的方法:找一位著名的钢琴家,提出代办个人乐会的企划。

他们找到的这位钢琴大师是伊格纳·帕德鲁斯基。帕德鲁斯基的经纪人便两位年轻人洽谈,并提出大师的表演酬劳是2000美元。

虽然这笔钱对这位钢琴大师来说,是一个相当合理的演出价码,但是,对两个年轻人来说却无疑是个大数目,如果他们收入不到2000美元,肯定是要亏的。

但是,两个满怀信心的年轻人答应了,立刻开始拼命工作,直到音乐会圆满结束。但整理账目之后,他们发现只赚了1600美元。

第二天,两个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钢琴大师的家。他们把1600美元全部给了帕德鲁斯基,还附了一张400美元的欠条承诺很快便会把400美元还清。

帕德鲁斯基说:“不必了,孩子们。”

他把400美元的欠条撕碎,接着把1600美元递给他们,笑着说:

“从这笔钱里扣除你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吧!再从剩下的钱里拿出10%作为你们的酬劳,其余的才归我。”

两个年轻人感动极了。

多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帕德鲁斯基回到波兰,并当上了波兰的总理,经过战争冲击,国内成千上万的饥民在生死线上挣扎。

身为总理的帕德鲁斯基,为了解决基本民生,四处奔波。后来,帕德鲁斯基找上美国食品与救济署的署长赫伯特·胡佛,恳请他伸出援手。

赫伯特·胡佛接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不久,上万吨食品运送到波兰,让波兰饥民度过了这场劫难。于是,帕德鲁斯基总理为了感谢赫伯特·胡佛,与他相约在巴黎见面,以亲自表达谢意。

见面时,赫伯特·胡佛说:“不用谢我,因为我还要谢谢您呢,帕德鲁斯基总理,有件事您也许早就忘了,不过我却忘不了啊!还记得有一年你帮助过两位穷大学生吗?其中一个受惠者就是我。”

有道德的人在接受别人的帮助之后,总会心存感激,并寻找机会报答。这样的人因为懂得感恩,并能以实际行动回报,生活的层次自然要高于那些只顾自己的人,因为首先他们的精神就已获得了满足。

当你的心灵充实而丰盈的时候,生活的幸福还会离你远吗?

7.惊喜和感激就在生活的另一个角度

这个世界存在各种不同的标准,如果你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衡量生活,那么生活可能不如你意。可是你换一个角度,去找寻生活中令你惊喜的小细节,你会真正对这个世界感恩。

据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教自己那个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就送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孩子精神饱满地回家了,脸上并没有带着被“下放”的不悦,让富翁感到不可思议。他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领悟,问儿子:“怎样?现在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过得这么好吧?”

儿子说:“不,他们过的日子比我们还好。因为我们晚上只有电灯,而他们有满天星星。”

“我们必须花钱才买得到食物,而他们吃的是自己土地上栽种的免费粮食。”

“我们只有一个小花园,可是对他们来说山间到处都是花园。”

“我们听到的都是城市里的噪音,他们听到的却是演奏的美妙的自然音乐。”

“我们工作时精神紧绷,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大声唱歌。”

“我们要管理佣人、管理员工,有操不完的心,他们只要管好自己。”

“我们要关在房子里吹冷气,他们却能在树下乘凉。”

“我们担心有人来偷钱,他们没什么好担心。”

“我们老是嫌饭菜口味不好,他们有东西吃就很开心。”

“我们常常无缘无故失眠,他们每夜都睡得好安稳……”

“所以,谢谢你,爸爸,你让我知道,我们其实也可以过得那么好。”

富翁本以为让儿子“吃苦”就会让他懂得惜福,却没想到儿子学会的远远超过他所能想到的。孩子用与富翁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惊喜中情不自禁地感谢生活可以如此美好。他领悟的是云淡风清方是生活的真滋味。

关于感恩节,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故事发生在一所小学里,一天老师决定在课堂上随便问几个问题,训练一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恩节快到了,孩子们,你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你们将要感谢什么呢?”老师让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开始点名。

“琳达,你要感谢什么?”

“我的妈妈每天很早起来给我做早饭,还给我买漂亮的裙子,我想,我在感恩节那天一定要感谢她。”

“嗯,不错。彼得,你呢?”

“我的爸爸今年教会了我游泳,所以我特别想感谢他。”

“嗯,会游泳了,很好!杰克,轮到你了。”

“我们每年感恩节都要吃火鸡,大大的火鸡,肥肥的火鸡,大家都非常爱吃。他们只是大口大口地吃火鸡,却从不想一想火鸡是多么可怜。感恩节那天,会有多少只火鸡被杀掉呀……”

“能不能简短一些?你到底想说什么呢,杰克?”

杰克向四周望了一眼,然后,胸有成竹地说:“我要感谢上帝,感谢他没有让我变成一只火鸡。”

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总是与成年人不同,他们或许并不明白感恩的真正含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体悟到那份喜悦。甚至连他们要感恩的事情都是这样让人意想不到,妙趣横生。

8.感谢生活给你的苦难

我们或许可以衷心地感谢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却很难同样感激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我们感谢生活给予我们丰富的果实,却不能感谢它给予我们的苦难。

但是这样的感恩是不完整的,它固然会令你的精神得到向上的力量,但还不能让你的灵魂达到自由的飞跃。

南非总统曼德拉博夫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被白人统治者关在荒凉的大洋罗本岛上达几十年之久。可就在他1991年出狱当选总统后的就职典礼,他却邀请了三名罗本岛的看守,并且站起身恭敬地向这三名曾关押过的看守致敬。这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在场的所有来宾肃然起敬。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我们之所以总是被烦恼包围,总是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总是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是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当我们的思绪身陷囹圄的时候,应该想想曼德拉获释出狱当天的心:“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你是否把自己的心灵囚禁在了牢狱里,选择了怨恨,却放弃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可能?得失之间,勿必慎重啊。

我们不是圣人,可能无法做到去爱那些伤害、侮辱过我们的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生活得健康和快乐,选择原谅和遗忘才是明智之举。把怨恨从心里驱走,才有更大的空间来盛载爱和感谢。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有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而食物是越来越少了。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肉,背在那个年轻战士的身上,这是他们最后的依赖了。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守护着受伤的战友,他一直念叨着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

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原谅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退伍后,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可以试想一下,受伤的战士如果始终记恨他的战友——这是完全可能的,他差一点就送了命——那他能干什么?报复?仇恨?这些对他的生活全无益处,反而会使他失去一个朋友和心灵的平静。

每个人都会犯错,也都可能会伤害到别人。别说是生死大事,就算是谁踩了谁一脚、谁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可能都会有人记恨一辈子。怨恨就像毒蛇,可是它咬噬的不是你的仇敌,而是你自己。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一位高僧受某军阀邀请赴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用菜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想让军阀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在徒弟的耳边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散后,高僧辞别了军阀。归寺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这不是有心坏我们的修行吗?我只是想让大帅知道,处罚他一下。”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严惩厨师,这不是我所愿见的,要知道,因这一块肉,厨师可能会搭上一条命啊。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徒弟点着头,深深体悟着这个道理。

我们所收获的,就是我们所栽种的。

种下仇恨,收获的就是灾难、痛苦;种下宽容,收获的则是感激、快乐。与其憎恨敌人,不如原谅他们,并感谢上天没有让我们跟他们经历一样的人生吧。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苦难,不如选择坦然以对,并感谢上天没有给我们更糟糕的生活吧。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愤怒、仇恨、责难、攻击和埋怨中,把时间用在更好地生活上吧。以感恩之心对待一切,苦难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有一个没有双手的女孩儿,以自己的顽强考入了大学,当别人问起她的求学经历的时候,她眼含泪水说:“我永远都感激我的小学老师,是他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那是一个冬天,非常冷,女孩子因为自己的残疾不能进入学校读书,可是她是那么渴望上学,于是就顶着寒风趴在教室外的墙上听老师讲课。教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学生都答不上来。已经听得入迷的女孩子忘了自己是在“偷听”,就把答案喊了出来。

老师听到教室外传来的声音,感到很惊讶,就推开门出来看。女孩子吓坏了,她以为这下子一定会被老师批评了。没想到,老师把她领进了教室,并对学生们说:“以后让她和你们一块儿上课吧,大家不要告诉学校。”就这样,她上完了小学,并且取得了全县第一的考试成绩。

可是,没有一个中学肯录取她,因为她没有双手。辍学在家的女孩除了做些简单的家务,还自学了中学的课程。她会用脚切土豆丝、蒸包子、包饺子,还会用脚画画、写毛笔字。她的字端正大方,根本看不出来是用脚写的。

后来,女孩子被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军训时她叠被子的情景让领导惊呀,那是最标准的“豆腐块儿”,领导说要把她叠的被子的录像放给那些入伍的新兵看,让他们瞧瞧有人用脚比他们用手做得更好。

女孩子的双手是因为母亲离家出走而失去的,有人问她恨不恨那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女孩子说:“不,我从来都不恨她。我爱她,我总是觉得对不起她,她是因为精神有问题才会经常离家出走的。”一次,她的母亲又一次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在河里找到了母亲的尸体。一想起来,女孩子就泪流满面,说:“是我没有照顾好母亲。”

没有双手,没有母亲,没有一个富裕的生活环境,可是女孩子从不怨恨,她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幸福》。这篇作文里没有一句抱怨,有的全是对生活的感激,在全县的一次征文中得了一等奖。

她的经历如此坎坷,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可是她却感觉自己“最幸福”,把苦难全部接受,并当做是一种施与,以感恩之心面对苦难。她的生活也因此不曾被苦难束缚,而是不断向她展现美好,让她越走越开阔。

感谢生活赐予的苦难,因为这是难得的人生经验,有了盐的对比,糖才更加甜;有了痛苦和磨难,生活的美好才愈发让人珍惜。

9.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感恩之心与善行就像是盛开的玫瑰,有它们存在的地方,荒原可变花园,对于别人来说,你的感激与奉献可能至关重要、意义非凡。

2001年2月,菲利普·柏柏以4.88亿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他的公司——赛博,同一年,他和他的妻子唐娜用1亿美元创立了“希望之光”——一个旨在帮助埃塞俄比亚人的救助组织。创建这样一个组织是唐娜的主意。

唐娜年轻的时候非常崇拜鲍伯·吉尔朵夫,这位著名的摇滚歌手有感于埃塞俄比亚触目惊心的饥荒,与另一位歌手联合创作了一支单曲——《他们知道圣诞节吗?》,并邀请众多明星举办演唱会,用演唱会募捐的钱和收益来帮助埃塞俄比亚的人们。这给唐娜留下了深刻印象。

唐娜结婚之后,生活对她来说非常的舒适,“我唯一觉得不舒服的是,我知道我还应该多做点事情”。1999年,唐娜在家乡奥斯丁遇到一位女士,这位女士刚刚收养了两个埃塞俄比亚的孩子。这使唐娜想起了鲍伯的演唱会。她马上联系埃塞俄比亚驻美国大使特默鲁,大使建议唐娜亲自到埃塞俄比亚去看看。唐娜接受了他的建议。埃塞俄比亚之行深深震撼了唐娜,在她目光所及的地方,贫穷、悲伤和绝望无处不在。从埃塞俄比亚一回来,唐娜马上打电话给特默鲁,请他立即到奥斯丁来,在那里,他们创立了“希望之光”。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唐娜认为慈善是孩子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课程。每年去埃塞俄比亚的时候,她都要带上孩子们。现在,她最小儿子刷牙的时候会记得把水龙头关紧,因为在埃塞俄比亚他看到了水重要,而她18岁的大儿子赖安则会非常主动地参与“希望之光”的动,上大学之前他请了一年的假,那段时间,每个星期他有四个早晨呆在“希望之光”,还有一个早晨,他会跑到儿童群益会去做义工。

唐娜的热情还打动了自己的丈夫,2001年2月,卖掉了赛博企的菲利普加入了她的慈善事业。“我们非常意外地成了有钱人,几乎一夜暴富,”菲利普接受采访时说,“对我来说,要不要重返商界真是一个抉择,但商界对我已经毫无吸引力了。唐娜用她的心、她的眼,发现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些远比挣钱更重要。”

当你生活舒适、衣食无忧的时候,除了感激所拥有的一切,是否还能记得去做些对别人而言会意义重大的事呢?如果你生活得并不富裕,那是否还能保持感恩之心并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物质的微薄不能阻挡人们的感恩之心,也不能成为不去帮助别人的理由。事实上,向别人敞开一扇门,你能得到的是更为富足的东西。用感恩和善行去装点你的生活吧,那是最珍贵的装饰品,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换取。

诸子百家格言上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基督徒在吃饭之前会感谢上帝赐予他们清洁的食物。这都是在教导人们要懂得感恩,为自己的拥有而感谢。

如果一个人能时时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服务,连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怀以感恩之情,那他必定是个知足的人,他的人生也必然丰满而富足。

一位记者随同一所受捐助的学校的老师到机场迎接一位捐助者,捐助者香港实业家,家财万贯。

在机场等待接机时为了解渴,他们各自买了矿泉水。刚喝了几口,飞机就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矿泉水扔到了垃圾桶里。他们看到业家从飞机上下来,便迎上去,向他问好。

实业家态度很好,也很随和。他的手中像一些旅客一样也拿着一只泉水的瓶子。他拿着那只瓶子和记者及迎接的老师说话,谈笑风生。

人们看到,实业家手中拿着的几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了。

他拿着那只装有一口水的瓶子一直坐上了接送他的车子,还是没有扔掉。

车里有水,有人递给他一瓶满满的矿泉水。他摆摆手,先把那瓶剩下的一口水喝完,把瓶子放下,然后才接过满瓶的矿泉水。

他这次留下了500万元的捐款。他的名字叫田家炳,香港知名实家、慈善家,20年来他已捐款10亿元人民币。

田家炳对社会的回馈是真诚的,但更令人感动的是他那不经意的细节——那瓶只剩一口水的瓶子。相信他的奉献是来自于他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即使物质丰裕,也不浪费挥霍,因为这一切来之不易。

像李嘉诚、陈伟南、谢惠如、邵逸夫等富豪,虽然自己身家亿万,但却很节俭,可在慈善事业上却毫不吝啬。李嘉诚先生在潮州就捐资了170多所学校,邵逸夫捐助的校舍在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

他们拥有的财富很多,但都清楚地知道比聚金敛财更重要的是回报社会。可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感恩之心,是不可能长久地回馈社会帮助别人的,只能是偶尔作秀,甚至像葛朗台一样咽气之前还想抢走金十字架。

正因为这些富豪能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他们的人品才和他们崛起的传奇一样为人所传颂、敬仰,他们的生活也才能从奢侈无度精神空虚的欲望之圈里脱离出来,步上更高的层次。

那么,是只有在自己非常富有的时候才有资格行善吗?当然不是。这个社会还是由大多数的平凡人组成的,平常人不会有那么多财富,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不感恩、不知足、不行善。

善行是最芬芳的玫瑰,由感恩之心传递着,芬芳染香了每一个有爱心的人的手指,永远也不会消散。

想拥有一个新的高品位的生活,身体要健康,心灵要丰盈,而感恩之心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

心灵如同一个杯子,不要在里面装着烦恼、怨恨、自私,清空它,然后装入感恩。牛津字典给“感恩”二字的定义或许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只要你常怀感恩之心,随之而来的是生活里一处处动人的风景,你再也不会错过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