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的食物中,没有一种或几种食物是完全包括了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成分的。因此,如果专门吃一种或几种食物,就不可能满足人体机能的需要,不爱吃一种或几种食物就有可能无法补充人体所必需的成分。很明显,偏食是一种对孩子身体极为有害的不良行为,必须加以纠正。
同样的道理,贪食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因为贪食的孩子也会营养不良,就像没有吃饱的孩子那样。
有的孩子只爱吃有些食物,有的孩子根本不吃有些食物,这些都是偏食的表现。偏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有的孩子对食物很挑剔,即使一碗菜也要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吃的部分,而剔除不喜欢吃的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挑食。
挑食是不符合饮食卫生要求的。吃饭的时候,对饭菜挑挑拣拣,饭菜很容易被搞凉、弄脏,往往让人感到厌恶。同时,在挑选食物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出现一种抑制食欲和消化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凡是有挑食习惯的孩子,一般都不可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最佳的进食状态。
偏食或者挑食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应该及早加以纠正。
对于孩子的偏食或者挑食,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提高认识
父母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多一份责任与理性,不要盲目溺爱孩子,别认为让孩子在饮食上应有尽有,自由自在就是爱孩子。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偏食或者挑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都是不利的,甚至对性格的健全也是不利的。父母和孩子都应该从主观上去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2)饮食要多样化
可以在孩子喜爱吃的食物中夹杂一些不喜欢吃的食物,也可以将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色、香、味加以调整,或设法改变这种食物的形态后再食用,这样也许能纠正孩子对某些食物的偏恶心理。父母做饭的时候,应该把米、面、菜等收拾干净,不要在饭菜里留下谷壳、砂粒、杂质、腐败部分、虫体等,这样可以避免孩子进食时挑选。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挑剔,要按顺序吃,挑挑拣拣、上下翻动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3)厌食
当然,有的孩子因对某种食物过敏而产生厌食,这就应该采取“优惠政策”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要马上采用上述方法去纠正。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主食,可以不予纠正。如果对米面之类的主粮过敏,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父母自己不可强行纠正,以免发生过敏性疾病。
挑食现象常常发生在食欲差的孩子身上,因此,可以采用一些增进食欲的药物对孩子进行治疗。父母在备办饮食的时候,最好做到色、香、味具备,以此来刺激孩子的口味。在制作饭菜的时候,要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一些,尽量做到大小一致,色调和谐,味道一样。这样,孩子就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了。
下面说说孩子贪食。
“贪食”就是嘴馋,吃东西没有节制。
“贪食”的孩子往往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手里拿着苹果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看到别人吃桔子,又要吃桔子。桔子刚到手,发现别人在吃生萝卜,口水又忍不住流下来,又想吃生萝卜了。
“贪食”不是因为食欲好或食量大,往往就是“贪”的心理在作祟。
其实“贪食”的孩子胃口都不是很好,也不一定吃得多。很多资料表明,多数“贪食”的孩子都长得比较瘦,营养不良的情况比较多,就像没有吃饱的孩子那样。原因在于:“贪食”的孩子并不都选择营养丰富或者味道好的东西吃,而是“贪食”一些稀奇古怪的,有时甚至是质量低劣的食物。例如各种花花绿绿的袋装食品,专家指出其营养价值往往是不高的,然而它们正是贪吃孩子的“最爱”。
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在乡下的时候长得既白又胖,到城里没几个星期,按理饮食条件改善了,他却“吃瘦了”。原因就在于“贪食”对健康不利。
“贪食”的孩子多数吃的是零食,不是营养充分的主食,加上嘴馋,零食不离口,必然败坏口味,对贪吃的食物感到津津有味,而这些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的。相反,这些孩子吃正餐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乏味,甚至吃不下去,这样身体得不到应该供给的营养,因而导致全面缺乏营养素,妨碍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当然,不是说绝对不能吃零食,为了让孩子体验到被关爱的幸福之感,偶尔给孩子买点东西是可以的。问题是要注意:天天“偶尔”就不是偶尔了,就是放纵孩子的陋习了。
纠正“贪食”的主要方法有:
(1)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贪食”习惯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进餐不定时,如果能够定时进餐,而且吃饭的时候吃饱吃好,他们平时就不会想吃其他东西了,贪吃的习惯就可能会慢慢克服。
(2)父母要让孩子少吃零食,即使吃零食也应该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一般的情况是把零食放在两顿正餐之中进食,或者放在饭后进食。严格地按一定的时间给孩子零食,对于防止儿童养成“贪食”的习惯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3)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吃零食的问题。吃东西是为了让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而不是为了“快乐”和“享受”。饿了应适当吃东西,并且要吃好吃饱,肚子不饿的时候,就不要吃东西,这样就能防止养成“贪食”的习惯了。
我们还发现有“异食”的孩子。
“异食”是指在饮食上的各种怪诞行为。例如有些孩子除了正常的进食外,还有一些很奇怪的进食行为,比如吃生米、棉花、石灰、泥土甚至鸡粪、蚯蚓和其他虫类等东西,这就是“异食”。研究资料表明,这种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可谓无奇不有。这些东西大都对身体有害,有的对胃肠刺激很大,造成腹泻或者便秘,甚至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后果。因此“异食”对孩子的身体是有害的,父母必须想方设法加以纠正。
纠正“异食”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有“异食”习惯的孩子,首先应该到医院去检查是不是有肠道寄生虫病。如果发现患肠道寄生虫病,就要进行驱虫治疗。统计资料显示,绝大多数有“异食”习惯的孩子,经过驱除肠道寄生虫之后,这种不良行为就会消失。
(2)如果经过彻底的驱虫治疗后,孩子仍旧不能改掉“异食”的习惯,就必须配合行为训练了。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异食”对身体的危害,同时有意识地让孩子避开嗜好的物品。父母要设法把这些东西收藏起来,杜绝孩子接触嗜好的东西。时间长了,孩子“异食”习惯就会自然消失了。
另外,也不要让孩子边听故事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这些行为都会影响消化,造成孩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等,因为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影响。当进食时,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胃肠的消化液分泌旺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很好。
在人们情绪不好时,大脑皮层对外界环境反应的兴奋性降低,使胃肠分泌的水分液减少,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这样就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使人没有饥饿感,吃不下饭,即使勉强吃下去,也常感到肚子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