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积极支持孩子自立(1 / 1)

你会管孩子吗 孙颢 1204 字 5天前

孩子渴望自立,这是好事。对于聪明的父母,明智的做法应是:子女越自立,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少,这是高兴的事,就该鼓励。关键是在紧要的地方替孩子把握好大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

父母应该尽量满足和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而不可处处挡在他们前面,替他们出主意、作主张。如果这样,子女只能听话、服从,而不能独立自主地做他们想做的事了。这样只会造成子女对父母严重的依赖心理,既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也会使子女日益对父母不满。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让孩子长期处于过分呵护的情况下,其独立性日渐丧失,智力的发展会日渐迟缓。因此溺爱孩子可以说是帮倒忙。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没有办法照顾太多,反而让孩子变成了自立自强的人。这真是“歪打正着”!当然,我们不主张这种“偶然成功”,而主张有意识地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子女面临生活、学习上的重大问题,来询求父母意见时,你就得鼓励他们:

“你自己是怎样考虑的?”

“首先你应该拿出主张。”

“你自己选择吧!”

“你所做的事,我相信会令我满意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父母就可以放任不管。因为在子女生活中,遇到有关子女成长和幸福的关键问题,父母就应有明确的意见和主张,但不是强加于他们,替他们决定,而是在鼓励子女自主自立的前提下,让他们自觉接受父母的意见。

只有在足够放松的心态下,孩子才能勇敢、愉快地探索世界。上幼儿园、外出旅游的时候可以给孩子穿易洗或耐脏的外套。让孩子穿上爸爸的旧衬衣改成的工作服(爸爸衬衣去领、袖剪短)玩泥、玩水,不怕脏,孩子还特自豪。

一般来说,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就是快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就武断地替孩子拿主意,这样一来,孩子就容易产生一种自己“无能为力”的感觉。任人摆布,心中就不会高兴。应该明白,在重大事情上,父母是应该为孩子策划和作主的,但是有些小事情不妨就让孩子自己决定吧。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负责。

在很多情况下,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分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题。

首先,父母们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因此我们主张,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如果我们过多地做了,就剥夺了他们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就剥夺了他们自立自强的机会。长远地说,就是剥夺了他们成为幸福的强者的机会。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成功只属于强者。

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不能不引起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们三思!

希望取得这样的效果,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直面“挫折”。

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慢慢来,不要着急。父母不断地称赞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和谐行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比较主动起来!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让孩子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要克服困难,并知道达到目的的途径是很多的,要善于灵活应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愿意帮助孩子取得成功,害怕孩子失败,一看到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沉不住气,急于伸手帮忙;有些父母甚至常常不知所措地跟在孩子身后,遇事总是包办代替,不让孩子独立活动,不给孩子尝试挫折、克服困难的机会。

这就使得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退缩,不会自主地解决问题。父母过分担心孩子的安全,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让孩子长期处于安全环境下,孩子的独立性丧失,智力的发展会日渐迟缓。

例如,当孩子初学走路时,对周围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充满极大的兴趣,经常不知深浅地去接触种种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东西,如火炉、暖壶、刀具等等。父母怕孩子受伤,根本不让孩子接触这类东西,结果孩子长到了五六岁也不知道如何回避这些东西,动辄便被火炉或开水烫伤了,或被刀割伤了。

应当在他最初探索周围环境时,在保证安全前提下,让孩子对各种东西的属性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如了解火或开水会把人烧痛或烫伤;刀很锋利,易把人割伤。有了一定经验,孩子就会自觉地回避那些可能造成伤害的东西,而不必让父母担惊受怕,过分保护了。

同时,当然应该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经常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这是很不好的。

有些父母在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时,总是提醒道:“别这样,别那样,不许做错了。”以为这般叮嘱就能使孩子避免挫折或失败。结果往往恰恰相反,这样做不但不能鼓励孩子,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有时孩子听到可能失败的暗示性话语,心情一紧张,就更易失败;而且因为过于担心挫折和失败,孩子会产生如果不做事情就不会失败的心态,这样反而失去了尝试做事情的兴趣。长此以往,孩子对一切事情都缺乏勇气去做。

这种对挫折或失败的恐惧,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害。有些孩子好奇心极强,喜欢探索或尝试成人所做的事情,但因其能力所不及,时常会失败。有些父母发现后就会斥责孩子:“我没说错吧,你就是不听!”“你厉害,你有本事,怎么弄坏了!”这就打击了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必须因势利导,在鼓励孩子的基础上,让其学会去做更困难更复杂的事情。这样,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不要担心挫折,应该担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让孩子做任何事情。”

这话对今天的父母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