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多少勇气,他就有多勇敢(1 / 1)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勇敢的品质,但有些孩子胆子却很小。比如有的孩子每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就会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这是培养孩子的教育过程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家长喜欢吓唬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是哭闹时,就会采取恫吓的方式逼孩子乖乖听话。比如说:“你要是再哭,我就把你送到山里喂狼!”以类似的话语恐吓孩子,导致孩子丧失了安全感,因而变得胆小怯懦。

(2)“圈养”导致孩子怕生

很多父母因为过分担心孩子,常将孩子“圈养”在家中,使得孩子的生活圈子非常狭小,甚至有可能十天八天见不到生人,这使得孩子容易一见生人就躲,旁人一抱便哭。到了幼儿园,碰上新环境、新老师,则更是胆小。

(3)限制太多

父母限制孩子的活动自由,将外界一切事物塑造成洪水猛兽,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尝试的勇气。使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这同时也造成了孩子的胆小怯懦。

因为胆小,孩子在公众场合不敢发言,在面对陌生人或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时,他们往往会害羞,显得局促不安,不能与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在学习和生活上,胆小的孩子总是缺乏主动性、勇气和信心,所以可能错过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机会。可以说,胆小是孩子成长、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养方式,在日常的小事中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有一次,欢欢着凉患了感冒,吃了一些药仍不见好转。妈妈只好带他到医院看病,医生建议要打针,否则高烧可能引起肺炎。可妈妈听到后有些担心,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欢欢第一次听到“打针”这个词,然后看到妈妈神情紧张,又看到医生忙碌地摆弄针头和药品,就“哇”的一声哭起来。当医生把注射器扎下去时,欢欢哭得更厉害了,妈妈后来知道是自己紧张的神情影响了欢欢,她决定第二天采取另一种态度。

第二天,妈妈又带欢欢去医院打针。欢欢一看到昨天那个医生就立刻哭起来,这一次,妈妈平静地说:“欢欢,打针没什么可怕的,你昨天不是刚打过吗?没什么啊。”

“可是,我怕疼……”

“疼有什么好怕的,妈妈小时候不知道打过多少次针呢,为了治病,这点疼算得了什么?我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

欢欢听到“勇敢”这个词,顿时忘了害怕,这一次,他不仅没有哭,还和医生聊起天。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锻炼孩子的勇气,往往是对父母勇气的考验。如果父母对困难或危险感到害怕,那么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不可能勇敢。每当孩子遇到棘手的事情或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让孩子勇敢地去闯,那么孩子也是能闯过去的。

庞秀玉的3个孩子自从出生以来,由于家庭变故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从来没有进过公园。

前些天,庞秀玉带着3个孩子来到人民公园,3个小家伙立刻撒开了欢儿,老大要坐“飞机”,老二要去草坪上捉蝴蝶,老三则非要开“坦克”。三个孩子朝着三个不同的方向使劲拽着妈妈的衣襟,一时间庞秀玉被搞得焦头烂额。

“谁大听谁的。”妈妈提高了嗓门,3个孩子顿时安静了下来,广韵、广雅小姐妹还有些愤愤不平。因为身旁的大哥正朝她们俩做着“鬼脸”,嘟囔着“我大”。

站在“航天飞机”前,3个孩子再也不想动了,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正在头顶上“飞翔”的“飞机”。但当给他们买好票,送他们上“飞机”时,广韵、广雅小姐妹却没有征兆地哭出声来,拽着妈妈死活不肯上“飞机”。

最终,还是大哥最为勇敢,咬牙跺脚地上了“飞机”,条件是必须由妈妈陪伴。5分钟的飞行很快结束,走下“飞机”时,这个小家伙的额头已经沁满汗珠,手心也是冰凉冰凉的,可却依然保持着勇敢者的姿态。

后来,广韵、广雅小姐妹也在妈妈的一再鼓励下壮着胆子走上了“飞机”,很快,银铃般的笑声连成了串。

可见只有让孩子勇于尝试,孩子才能知道事情的本质;只有锻炼孩子的勇气,才能让孩子变得勇敢。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重要的是大人们要去挖掘。培养孩子的勇气也是一样,只要家长肯给孩子鼓励,那么孩子是不难做到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