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艾灸之法,在此不作过多介绍,艾灸所治疾病的范围非常广,带下病也不例外。带下属湿,除湿即可治带下,选择燥湿中药,灸疗通过温热透穴、通经络、化湿。
曾经有位患者患带下病很多年了,尝试过很多治疗方法,可带下病就像是个狗皮膏药,死缠着她不放。后来她们小区的楼下开了个艾灸馆,和朋友各办了张卡,也就是图个保健,没想过治病,一口气连做了十几次,谁知道后来带下病竟然慢慢好了,腰酸、腿软、性冷淡、食欲下降、失眠等症都痊愈了。
艾灸馆办一张十天左右的卡就要一千多块,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艾灸。艾条几块钱一支,自己在家做,不仅省钱,而且没有时间限制。对于带下病的女性来说,可以买几片鹿茸,几盒金匮肾气丸,艾灸腹部正中的中极穴,以及带脉、脾俞、肾俞、阴陵泉、三阴交等穴,我告诉她,每次艾疗前将鹿茸片放到清水中浸泡5分钟,之后盖在穴位上,隔着鹿茸片艾灸,每次每个穴位艾灸至灸干、灸热,再继续艾灸3~5分钟。换另外一个穴位时,重新用水湿透鹿茸片,每个穴位重复此艾灸方法3遍,每10天为1疗程,同时配合服用10天的金匮肾气丸。
中极穴位于女性胞宫上面,想化湿治带下,此穴一定要艾灸,此穴处可垂直作用到胞宫这块“湿地”上面。
带脉主管带下,位于侧腹部,章门下1.8寸,第11肋游离端下方垂线和脐水平线交点上,两侧对称互灸,找好穴位位置,用薄纱布固定鹿茸片,左右手分别拿支燃起的艾条,对称艾灸,灸热后,用滴瓶装满0.9%的生理盐水,如同滴眼药一般将鹿茸片滴湿,再灸热,共灸3次即可。
之后是脾俞穴、肾俞穴、阳陵泉穴和三阴交穴,艾灸脾俞穴能够提升脾气,理胃口的同时通过脾气生清化湿之功效从脾之根源解决带下湿气。艾灸肾俞穴能够强肾阳,温化女性带下,只有肾阳充足,才可避免性冷淡,带下才得正常。
湿气下行到大腿内侧阳陵泉穴和三阴交穴,通常情况下,患有带下病的女性大腿内侧沿足太阴脾经的线上大都发青紫,略胖的女性虽然没有出现青紫,用手按时却会产生疼痛感,此即为湿重病态。阳陵泉穴、三阴交穴皆为阴穴,也为湿气聚集之处,通过艾灸的方法艾灸这两个穴位可以阻止湿气上行或下行,上下阻截,最终将湿气从体内清除。
金匮肾气丸为常见的补肾虚药物,可以治疗性冷淡、腰膝酸软,内服能补肾阳,同时间接地温化湿导致的带下病,结合艾灸之法,根治带下病。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艾灸的时候我选了一位中药——鹿茸,此药内服可壮阳,外敷通过药性渗透多了补的功效,温补同达,效力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