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内调外养可消瘤(1 / 1)

子宫肌瘤是女性**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名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子宫肌瘤主要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持组织存在,因而被称作子宫平滑肌瘤比较确切,简称子宫肌瘤。

很多女性对自身的健康认识匮乏,很少去做体检,导致子宫肌瘤发展到很大的时候才发现身体的异常。再加上部分女性缺乏医学基础常识,如果自己的月经突然异常: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延长、闭经、月经淋漓不尽等,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子宫肌瘤,及时到医院做B超,进行妇科检查。

中医称子宫肌瘤为症瘕病,症瘕实际上就是指腹部有包块,意思就是说,女性除了有上述月经病外,去医院前可先摸摸自己的小腹是否积聚着包块,触及包块处是否有胀痛、胀满感,若有,则为症瘕病。

中医将症称之为血病,将瘕称之为气病。实际上,临**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因而通常将二者统称为症瘕。简而言之即正气不足、血病。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症瘕病可分成良性和恶性两种,做检查后,若查出为子宫肌瘤,必须进一步做病理检查,区分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本节主要介绍的是良性子宫肌瘤。

患症瘕病的女性通常有以下特点:脾气不好,要么容易暴躁,要么遇事想不开,经期不注意,反复着凉或受热。一般情况下,此类女性根本不将月经不调放在心上,也不相信月经不调会诱发什么其他病症。哺乳期时会因为气血虚,外感风寒、风热易侵入体内;带下病也为子宫肌瘤的重要诱因之一,因为带下病会扰乱盆腔正常生活秩序。

脾气不好的女性一般肝郁,而肝郁则容易导致气“结”,进而使得经脉不通,血行受阻,阻在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肿块;阻在下,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症瘕。

我们都知道,行经期间着凉月经中会生出血块,即血瘀,血瘀时间一久,积在身体中不化就会形成症瘕。血对于女性来说非常“娇气”,应当细心呵护。

带下属湿,湿有黏滞的特点,易内侵,内侵即沿着**上行之意,上行至冲脉和任脉,甚至胞宫,和胞宫中的余血纠缠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症瘕样包块。

想让自己避免长子宫瘤,就应当注意梳理肝气,少生气,经期、哺乳期时尽量避免伤寒、受热;月经不调时查明病因,将月经调好。患带下病之后,可以从中医的角度祛湿,也可以从西医的角度上杀菌、抗病毒,及早将其治愈。

被查出已经患上子宫肌瘤时,不要着急,不要慌张,先确诊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如果是良性的肿瘤,采用中药治疗之法即可将其治愈。若平时由于肝气而导致气滞血瘀,同时伴随着精神抑郁,腋下两肋胀满,可服用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还可将药丸加醋调和成膏状,贴于肚脐之上,再在上面放个暖水袋加温,增强药物之渗透力,也可增强口服药物之药力。药中的木香擅长理气,三棱、莪术擅长活血化瘀,大黄峻猛攻下,加上庶虫的活血化瘀之功,肌瘤即可早愈。

若患症瘕的女性带下多、有恶臭,可以用桂枝茯苓丸、苍附导痰丸,苍术燥湿除邪祛带,附子温化温结,桂枝温经通阳,茯苓健脾祛湿,若偏脾虚、舌苔厚,食欲不佳,可每天早晚服一次桂枝茯苓丸,中午加服1粒苍附导痰丸,半个月为一疗程,疗效显著。

症瘕病非常伤肾气,而肾气虚弱的女性也很容易患上症瘕病,因此,治疗此病的同时要注意补肾气,每天加服1次六味地黄丸,两种药服用时间最少间隔2小时,在胃充分排空情况下服药能充分发挥药效。

患上症瘕病后要定期复检,观察瘤体大小,若变小或消失,说明药物疗效不错;反之,若瘤体增大,或迅速生长,应当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孕妇患上此证时应慎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