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国的古典医治之法,孙思邈的《千金方》之中就常提到有关艾灸治病的方法。如今,艾灸之法已经广泛传播,深入普通百姓家中。
艾灸的作用机理和针灸有着相似的地方,而且和针疗有着相辅相成的治疗之功,一般情况下针、灸并用,因而被称之为针灸。
艾灸就是指用艾叶制成艾灸材料刺激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通过激发经气之活动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进而防病治病。
艾灸治急症,女性痛经就是急症,一开始女性痛经时,习惯吃些西药迅速止痛。不过西药止痛有个弊端,药物半衰期短,即止痛时间短,药劲退下后又会痛,不能一直服止痛药,会有副作用。其实痛经的女性可以通过灸疗。
记得有一次,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被人搀扶着来到诊所,捂着小腹,原来是痛经,进门就对我说:“医生,快给我打止痛针,我快痛死了。”我并没有给她打止痛针,而是让她躺在**,点一炷艾条,并且告诉她若是艾灸的过程中感到热就告诉我。我则缓慢地沿着她的腹部正中线,肚脐到小腹正中三个来回,大概五六分钟后,她突然说自己好多了。我拿了个靠垫让她靠在上面,呈半坐姿势,让她自己艾灸了十几分钟,十几分钟之后,她的疼痛止住。我看了看患者的舌苔,告诉她以后每次来月经前都可按此法艾灸几次,痛经即可完全治愈。
我看她的舌苔只是想看看她的病究竟有没有痊愈,因为刚来时她非常痛,她的舌苔是水滑苔,就像刚喝完水似的冒着水汽,她的舌体呈青紫色,水汽为寒,青紫为瘀,她的痛经为寒引发的血瘀,她走时舌苔上的水汽消失了,舌体变得红润了。
一年后,再遇到那位患者时,她告诉我自己再也没有因为痛经打过止痛针,每次痛经时都会自己艾灸一番,如今即使不艾灸也已经不怎么痛了。
女性痛经主要为寒瘀所致,寒凝血瘀,经血充盈时,子宫壁会因此有**性疼痛,艾灸能迅速缓解**,艾灸借火之温和热力透入身体肌肤,通过经络、穴位传导之功驱寒活血,缓解子宫平滑肌**,迅速止痛。而且,艾灸对于穴位的准确度要求并不是很高,用燃烧的艾灸条由肚脐上的神阙穴开始,依次艾灸气海穴、石门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穴等治疗女性痛经之必灸穴,温热后,经络畅通,疼痛就会消失。
也可以将生姜切成薄片贴到肚脐下腹部正中线上,依次覆盖腹部正中线的几个穴位,再用点燃的艾条隔姜艾灸。生姜有温中散寒之功,能够借助艾灸之温热直透穴位和脏腑,治愈顽固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