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回到了曾侯乙的葬礼(1 / 1)

趁着竹竿和蔡大头忙碌,马小波罗悄悄地打开了羊皮书—他想探寻这位墓主人曾侯乙的真面目。微弱手电光下,文字在眼前跳跃:“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的擂鼓墩,它的墓主人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君王乙。从曾侯乙墓的规模我们不难想象他下葬时的……”

一道蓝光闪过,墓室的一角出现了一个大漩涡。它挟裹着马小波罗、朱大哈和竹竿、蔡大头在时光的隧道里飞一般穿梭。蓝光转瞬即逝,四个人落在了一座宫殿的前面。巍峨的宫殿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上,台阶的两侧站满了身着黑衣、高领大袖的古人,他们手持长戟,临风而立,宽大的衣袖呼呼作响。宫殿的正中挂满了白绫,周遭声乐大作,一片哭泣之声。四个人正不知所措,一个穿着黑衣、戴着高帽宦官模样的老年人一把拉过马小波罗:“你们四个怎么此时才来?快换了衣服,马上就要出殡了!要是耽误了祭奠大典你们担当得起吗?你们是不是不想活了?!”

不等马小波罗说话,老宦官一招手,几个年龄较小的宦官捧了白色的衣服匆匆而来。不等四个不速之客分辩,小宦官们已经帮他们穿上了长长的白袍。

“这……”蔡大头转了一圈,“这是干什么?”

小宦官瞪了他一眼:“这是乐工的衣服,是不是昨晚又喝酒了?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了?”

“对,对,我们是乐工。”竹竿赔着笑,又转头狠狠地瞪了马小波罗一眼,低声说:“你这小鬼又坏我们的好事!把我们带到这个鬼地方干什么?!”

老年宦官朝怒斥竹竿:“还不赶快去准备,你若是再啰唆就交给殿前武士处置!”

竹竿吓得不敢再言语。

大家跟着老宦官来到殿前一侧的高台上。台子周围到处是手持各种乐器的乐工,一架满是铜钟的架子摆放在台子的正中央。负责礼乐的宦官把他们引到钟架前,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各位乐师,祭奠大礼马上开始!”

钟架前摆放着两个丁字形的木槌、两个鼓槌样的木棒。

竹竿惊异得差点把眼珠掉下来:“你们看……这不是我们在殉葬棺椁里翻到的那两样东西吗?”

马小波罗恍然大悟:“看来不是什么镇邪的东西,而是击打编钟的槌子。”

“难道我们回到了战国时期?”朱大哈险些惊掉下巴。

“对,这是曾侯乙的葬礼!”马小波罗说。

“我可不会敲编钟。”蔡大头说。

“别啰唆,殿前武士就会用金瓜把我们的脑袋敲碎。”竹竿低声说。

蔡大头吓得直吐舌头。

老年宦官走到台阶的最高处,他环顾一下四周,展开一轴锦帛,喧闹声立刻停止,周遭顿时一片宁静。

“国君乙,贵胄之后,国之梁柱,英年早逝,岂不悲乎……”宦官大声宣读,四周一片哭泣之声。

“迎请国君灵寝!”宦官读完颂文,又扯着脖子高喊。一片呜咽声中,巨大的彩绘棺椁被武士们从大殿抬出。看上去它足有三米长,两米宽。刹那间鼓乐喧天。马小波罗和竹竿四个人忙拿起钟槌敲起了编钟,声声脆响,被宏大的音乐声完全掩盖了。

“头儿,我突然明白了一句成语。”蔡大头对竹竿说。

“什么成语?”

“滥竽充数。”

竹竿用钟槌在蔡大头的脑袋上敲了一下:“住嘴,现在还是考虑一下怎么脱身吧!搞不好我们会被武士装进棺椁材殉葬!”蔡大头顿时变得脸色苍白。

这时,棺椁被抬到殿前广场,宦官高高扬起了袖子,大殿上下一片安静。

“献活祭!”老宦官高喊。

“活祭?”蔡大头顿时紧张得手脚发软。

这时,又有武士抬过一个小小的棺椁来。

“是那具装怪兽骨骼的棺椁!”朱大哈差点喊出声来。

“我倒要看看他们会把什么怪兽装进去!”竹竿说。

一阵鼓响,一条浑身长毛、状如雄狮的金毛犬被拉到棺椁前。“狄戎进献狮犬一只!”宦官高喊。

几个武士为狮犬罩上了口笼,把它抬进了棺椁。

“合棺!”宦官又是一声高喊。

狮犬传来一声声压抑的哀鸣,马小波罗不禁闭上了眼睛。

“太可怕了!”朱大哈说。

“你还是可怜一下自己吧,”竹竿说,“一会儿,他们就要祭献乐工,我们几个怕是逃不脱了!”

“我们不能让这些无辜的生命祭献!”马小波罗攥紧了拳头。

“历史无法改写!”竹竿摊摊手,“现在你最好把我们带回到墓室里。不然的话,我们会很危险!”

说话间,又是一阵鼓响。

武士们抬出二十多具棺椁。

“大王生前宠爱的乐工二十一名自愿陪葬!”宦官喊道。

武士们高高地举起长戟,发出一阵欢呼声。

音乐声大作,中间夹杂着哭声。片刻之后,宦官一举手,音乐声再次停歇,一群宦官手捧白绫走到乐工跟前,顿时哭声大作。

“住手!”马小波罗高喊,大殿上下顿时一片安静。

“小鬼,快点让羊皮书把我们带回去!别惹麻烦!”竹竿拖着哭腔。

缓过神来的老年宦官气得红了脸:“大胆,你竟然敢扰乱国君的葬礼!”武士们手持长戟围拢过来。

“误会,这完全是一场误会!”竹竿赔着笑说。

“是啊,我们只是路过的。”蔡大头惊慌失措地说。

老年宦官气得浑身发抖:“把他们拿下,为国君殉葬!”

武士们蜂拥而上。

朱大哈把钟槌朝着宦官甩了出去,“哎呀”一声,老年宦官的脸顿时开了红花。殿前顿时乱作一团,被迫殉葬的乐工们四散逃跑。

“拿住他们!”老年宦官发疯般挥舞拳头。

马小波罗他们转身冲下高台,身后是武士们的呐喊。“嗖”!一根长戟带着风声从蔡大头的耳边擦过,直直地插进曾侯乙的棺椁。

羊皮书摘录: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以编钟和建鼓为主要乐器的乐队,历史上称作“钟鼓之乐”,还盛行笙、瑟等丝竹乐器组合在一起的演奏形式。曾侯乙墓出土了这两类乐队所用的各种乐器,是研究战国早期音乐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