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蚂蚁搬山的气概(1 / 1)

所有与众不同的人的背后,一定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无人问津的寂寞时光。

“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一样,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齐国的开创者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姜太公(又称吕尚),然而姜氏齐国传了32任君主,到了齐康公时,他竟成了最后一任君主。当然,齐国并未灭亡,只是君主不再是姜太公的后代,而是田和与他的后代。田和本人得到了周安王的认可,成为诸侯,他也被后世称为“齐太公”。那么,一个外国的臣子,是如何夺取齐国的君权的呢?

田和的祖宗名叫陈完,本是陈国贵族,因遭受陈宣公的猜忌,便带领一家人逃到齐国。齐桓公任命他为卿,陈完禀告说:“我作为一个外国臣子,寄居在齐国,有幸不负劳役,就是对我的恩惠了,怎能担任高官呢?”桓公因而任命他担任工正,主管工程营建的官。因齐桓公曾赐田给他,他又称田完。从田完往下,田氏经过五代,到了田桓子,齐国也换了九个君主。到了齐庄公时期,田氏已经成了齐国响当当的贵族,齐庄公甚至将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桓子。也就是从田桓子开始,田氏贵族开始和齐国君主一系的贵族争夺权力,开启了夺权的漫长道路。田桓子为这个家族树立了领导典范。

齐国的大贵族主要有三家,除了君主吕氏外,还有长期担任上卿的国氏和高氏。这两氏同为姜太公的后裔,属于齐国王室的旁系,是齐国的支柱性家族。田氏要取代姜姓的吕氏,必须削弱这两个家族的势力。

齐景公临死前,让两大家族的当家人国夏、高张辅佐太子荼即位,是为晏孺子。田桓子的儿子田釐子一向与齐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交好,想拥戴他做国君。这也是除掉国、高两家的一个机会。他表面上支持国、高二人为相,私下却在大夫中间散播不利于二人的消息。转头,他又对国、高二人说:“最初大夫们都不支持晏孺子,但你俩支持他,如今大夫们人人自危,都想作乱。”通过这一番操作,他成功地恶化了国、高二人与其他贵族的关系。田釐子又煽动大夫们说:“高张掌权肯定不会放过你们的,不如趁早动手。”在他的忽悠下,大夫鲍牧和其他贵族手持武器冲入宫廷,目的就是诛杀国、高二人,虽然晏孺子也被殃及,但他跑掉了。

齐国无主,田釐子将阳生从鲁国接回来,藏在自己家里。他欺骗大夫们到自家赴宴,然后让阳生出来。大夫们都行了拜见礼,就这样,阳生被立为新国君。大夫鲍牧发觉自己中了圈套,非常生气地对其他大臣说:“你们忘了景公遗留下的命令吗?”这时候大夫们都想反悔,阳生发话说:“你们觉得我可以当国君就支持我,如果不合适,那就作罢。”鲍牧感觉形势对自己不利,赶紧改口说:“都是景公之子,当然可以。”就这样,阳生登上宝座,是为齐悼公。他让田釐子担任国相,田氏从此登上人臣的巅峰。

从田釐子开始,田家世袭相位,极大地削弱了齐国的君权和影响力。早在齐景公时期,老百姓向田家借贷粮食,是按照旧度量衡借的,还的时候,田家却允许按新度量衡还。旧度量衡是大斗,新度量衡是小斗,也就是说借的多,但是还的却少。老百姓都感恩田家的恩德,齐国的民心从吕氏转向田氏。名臣晏婴就预测,将来田氏会代替吕氏,成为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问该怎么办,晏婴认为应该用“礼”来约束。一方面,加强管理,不允许大夫们损公肥私;另一方面,只准在自己的采邑施恩,手不能伸到国君的地盘上来。齐景公自己就奢侈无度,他尚且不能约束自己,又怎能要求大夫们自律呢?

大夫鲍牧虽然勉强地认可了齐悼公,但二者的关系终究是磕磕绊绊的,因此,他干脆作乱杀了悼公。贵族们又让悼公的儿子即位,是为齐简公。

齐简公任命田釐子的儿子田成子和监止担任左、右相。监止一族的另一个贵族子我不满意田氏掌权,想诛杀田成子,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田成子的远房族人田豹,并说杀了田成子后,准备让田豹填补田家留下的权力空缺。田豹一听,立刻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田成子。就这样,田成子发动反击,将子我和监止一起杀掉了。

在诛杀子我时,齐简公想有所为,但太史子余却说:“田恒(即田成子)不敢作乱,他只是为国除害而已。”这样一来,简公就没有插手。不过,田成子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以防万一,他干脆把齐简公也杀了,改立简公的弟弟为国君,是为齐平公。经过这一波操作,齐国有影响力的大夫和贵族被严重削弱,国君也被牢牢地掌控在田氏手中。

田成子害怕自己的行为引起诸侯们的不满,因而极力取信于诸侯。他归还了齐国夺取的鲁国、卫国的土地,还与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订立盟约。这样一来,他在诸侯中赢得了好名声。田成子还扩大了自己的封邑,使得田家地盘比国君拥有的还大。田成子有70多个儿子,后来全在齐国的城邑为长官(大夫)。

齐康公吕贷即位后,沉湎于酒色,使其道德影响力进一步下滑。这位国君在位的14年间,彻底纵容田氏掌控齐国。田氏的当家人田和将齐康公迁移到海滨,给了他一座小城当食邑。

齐康公十八年(前387),田和与魏文侯(周天子新册封的诸侯)会晤,请求他支持自己,代为向周天子申请,也认可自己的诸侯地位。魏文侯就是晋国的大夫上位成为诸侯的,他当然要支持田和。一年后,周安王对田氏进行认证,田氏从而代替了吕氏。田氏代齐,共经历10代,用了286年。

从一个流亡贵族到一国之君,他们犹如蚂蚁搬山一般,一代又一代朝同一目标前进,毅力之坚韧,手段之诡谲,在古代政治史上也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