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性格宽厚的开拓者(1 / 1)

宽厚不是一种处世之道,而是一种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后发自内心的包容。

曹彬是北宋开国名将,在宋王朝的统一战争中立下了大功,是宋太祖、宋太宗时期最具开拓能力的业务人才。他十分敦厚,对上谦虚,对下不自傲,善于约束将校和士兵,堪称团队中的核心人物。

南平高氏政权纳土归降后,北宋王朝把目光转向后蜀。乾德二年(964)冬天,宋太祖赵匡胤任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刘廷让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曹彬为都监,平灭后蜀。当时的将领都放纵士兵趁乱劫夺钱财,只有曹彬约束部下,不允许他们胡作非为。

后蜀被灭后,王全斌等人昼夜饮筵,沉溺在胜利的光环下。朝廷首先着手解决的是大量蜀军的问题,将他们发往中原,规定原后蜀的士兵每人发钱十千,暂时不能离开的人加发两个月的伙食费。

曹彬请求班师,让归附的蜀中恢复正常生活。但王全斌不听,那些蜀兵也因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准备发动叛乱。一些被遣散的蜀兵走到绵竹便失去约束,四处劫掠。他们行为凶猛,很快就聚集了十余万人,自称“兴国军”。

曾担任文州刺史的全师雄家族也在遣送之列,他害怕族人被乱兵伤害,就将他们藏在江曲的民房里。蜀兵们发现了全师雄后,认为他是有威望的人,便强行推戴他做主帅。

王全斌得知蜀兵叛乱,派遣都监米光绪前去招抚。米光绪先找到全师雄的族人,将他们全部杀光,吞并了他们的财产,又强占了全师雄的女儿给自己当小妾。本来并无叛乱之心的全师雄得知后大怒,决定不再归顺宋朝,而是率军猛攻绵州,进攻不利后又掉头攻彭州,杀死宋军都监李德荣,占据州城。

之后,成都十县纷纷起事,赶走或杀死宋军。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建立府衙,设置百官,蜀中的17个州倒戈进攻宋军。刚刚平定的蜀地,很快又叛乱了。赵匡胤大怒,严厉叱责众臣。最终,在曹彬等将的努力下,蜀中才又重新平定。

灭蜀后,宋军将领多劫掠金钱、奴隶和女子,而曹彬的行囊中却只有图书。赵匡胤将王全斌等将领交给有司处理,法官认为应该斩首,赵匡胤却宽赦了他,改任他为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其他将领如崔彦进、王仁赡等都被贬官。征西的将领们都遭到处罚,只有曹彬因为善于约束部下,且立有军功,得到赏赐,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辞让说:“将领们多遭到处罚,只有我得到这样的厚爱,这对将士们来说恐怕不够公平。”宋太祖多方劝勉,让他不要拒绝。

曹彬先后参加了针对北汉的多次战斗,每次都有斩获。到开宝六年(973),他已加官为检校太傅。在南方的割据势力中,以南唐的力量最强,所以最为宋太祖所重视。他下诏命曹彬领西南路行营马步军,从荆南顺流向东进攻。曹彬不负所望,接连攻克峡口寨、池州、当涂、芜湖,驻兵采石矶。

在对南唐的围城之战中,曹彬下令士兵缓攻,希望南唐国主李煜能放下武器归降。他派人送去信件,向李煜传达了自己的意思:投降可以让百姓免于战火的涂炭。

金陵城快被攻克的前夜,曹彬忽然放下军务,对外宣称自己病了。将领们都来探病,希望他能尽早康复。曹彬却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要诸位在我面前立下誓言,攻破城池后,不乱杀一人,我的病就好了。”

将领们明白了他的心意,便一起设置香案,焚香立下誓言。不久,金陵城被攻破,南唐国主李煜和他的大臣们都得到了保护。相比于后蜀的灭国战争,南唐被灭国没有发生二次叛乱,客观上也减少了对百姓的伤害。

班师回朝后,曹彬在奏章里写道:“臣奉命到江南办事归来了。”他对自己立下的大功丝毫不骄矜,这让宋太祖十分欣慰。

曹彬终其一生,历任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军功赫赫,但始终非常低调。

他虽居高位,但是遇到士大夫时态度十分谦和,保持着尊重的姿态。

曹氏一门,在整个宋代都有着较高的门第,丝毫没有堕落。

曹彬的5个儿子都受到了皇家恩宠,两个儿子担任了节度使,孙女则为宋仁宗皇后,曾孙娶了宋仁宗之女永寿公主。其家族之显赫,可与唐代的郭子仪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