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优秀的人,越会保全他人的体面,让人感到舒服。只要他人有一技之长,就不能轻视他。眼界太窄,看不到他人的长处,关键时刻身边难免无人可用,实在是境界太低。
顾荣出身吴郡四大姓“顾、陆、朱、张”中的顾氏,祖父是东吴丞相顾雍,父亲是宜都太守顾穆,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西晋灭吴,顾荣和江南士族一起迁到洛阳,仕于西晋王朝。由于顾家在江南为士族领袖,故而到了洛阳后,他得到了北方士族的青睐,受到推荐,在朝中担任要职。顾荣很有父、祖的名士风,不会因出身显赫就轻视寒门之人,因而很受人们的尊重。
西晋一统三国后,上层迅速腐化,贵族们终日饮宴。顾荣先后在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五位亲王执政时出任朝官,亲眼目睹了年轻王爷们为夺权而相互残杀场面,因而非常失望。他出身政治世家,但在黑暗的政治环境里毫无作为,只能终日饮酒以避祸,免得成为政治炮灰。
一次,顾荣受邀参加一个高级别的宴会,与会的都是洛阳的达官贵人。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每个客人都有仆人侍候,有个高大的男仆负责为顾荣烤肉。顾荣看到那人紧紧盯着烤肉,很是眼馋的样子,就将自己的那一份赠予他。贵族高官们看到他的举动,都笑了起来,认为他这样做有失身份。但顾荣不以为意,还说:“岂有终日制作烤肉却尝不到肉味的人呢?”然后,又将一壶酒赠予那人。
当时,世家大族的身份极高,一些非世家出身的官员,连与他们同席而坐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仆人了,待遇可谓天壤之别。但顾荣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即便只是宴席上的侍者,也应当获得尊重。
八王之乱,导致整个北方社会开始衰败,北方大族渡江到南方寻求生存空间,这就是著名的“衣冠南渡”。当年与顾荣一起饮酒的贵族们,多死于战乱和流亡路上。逃亡的顾荣发现每当自己遇难,都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帮助自己。顾荣感到奇怪,就拉住那人询问。那人说:“我正是您在宴席上赠予烤肉的人啊!”
正是因为当年的一个小小善举,顾荣得以保全性命。永嘉元年(307),琅琊王司马睿移镇建业(今南京),顾荣被任命为军司马。由于顾氏家族百余年来在江南树立的人望,这个初具规模的小政权对顾荣十分尊崇。顾荣也不负所望,推荐江南大批人才为官,这为东晋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后来,顾荣去世,晋元帝司马睿追赠他为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顾荣虽出身高门大族,但是没有世家子弟的轻薄浮华,不看重浮名,能够折节与比自己身份低的人结交,这很可能是受到其祖父顾雍的影响。
他举荐人,看重才能,不看重身份,故而能够选拔出一批真正的人才。他很清楚,西晋一统全国后很快腐化堕落,从内部瓦解,导致永嘉之祸,神州陆沉,根本问题在于人心腐坏,士族阶层整体堕落,重出身而轻才能,导致掌管枢机的是一群无才无德之人。
顾荣对仆人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他在社交中秉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不轻视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即便是仆人,也有可取之处。事实证明,这个仆人身上不但闪烁着忠信的光芒,而且勇敢,有感恩之心,这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珍贵的。顾荣对待仆人尚且能够如此,对那些真正的有才德之士,就更加毫无偏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顾荣的社交段位之高,以及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之大,绝对是国士无双。